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發電與電網并網的有機銜接,云南一向難以突破的新能源發展完成了又一次破冰之旅。
作為涉電應用的推廣與普及,新能源的發展曾一度受到與電網如何并軌的挑戰。
為破解此難題,國家發改委曾先后出臺了相關政策,云南也在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規劃中制定了能電銜接等多項措施,使電網在如何消納光伏發電、風電等方面正式有了突圍依據。
充分抓住新能源發展態勢,及時推進電網與光伏、風力發電的接入,調整電網管理與市場結構,使云南電力規劃發展有了新的動力。
云南電網公司電力研究院宋萌博士告訴記者記者,目前,我國的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裝機迅速增長,然而新能源發電受氣候和天氣影響,發電功率難以保證平穩,輕則影響電能質量,重則引發停電等事故。
風生水起
按規劃,“十二五”期間,以風電、太陽能光伏、生物質能為首的新能源是云南可再生能源開發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實際上,云南制定的2014至2020年新能源規劃發展初稿顯示,將新能源產業列為今后發展的重要產業。
云南省發改委數據顯示:云南太陽能年均總輻射量大于5500兆焦,總資源量相當于731億噸標準煤;云南風電能源總儲量有1.2億千瓦,經濟開發量3000萬千瓦左右,而當前云南已開發的風電裝機僅到100萬千瓦左右,占3%,還有97%沒有開發。
目前,全省已投產風電場13個,在建風電場25個,到2020年將建成38個風電場。
宋萌表示,除此之外,林業廢棄物等生物質能源資源總量每年有2000萬噸。
省新能源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王戈里了解的情況表明,預計5年后,云南生物質能源發電裝機將突破20萬千瓦。
在他看來,云南只要解決了如何與電網并軌發電這個核心問題,云南的新能源產業就會走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今年以來,云南相繼落實并出臺了《云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大力推進太陽能光伏、風能開發利用,用10年左右的時間初步建立比較完善的新能源產業體系,將云南建設成為國家新能源發展示范基地。
這與國家能源局此次打造“新能源示范城”的決策不謀而合,而《規劃》提出的“加強重大應用示范和配套產業的發展”也正好契合了省能源局規劃由“重制造”向“重應用”的轉變。
為此,云南省加大政策支持,從2012年到2015年省級財政每年新增安排3億元,助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競爭再次升級
記者記者采訪調查中發現,在國內其他地區等待觀望的形勢下,云南以良好的新資源條件和電網接入條件成為全國新能源的“黑馬”。
全省城市太陽能熱水器面積達1000萬平方米,是全國太陽能熱水器利用最好的省區之一。
目前,大理靠山頭上不斷豎起的風機座實了“下關風”的稱號,已建成投產的風電裝機容量占到全省的60%。
就昆明而言,到2015年,昆明市的太陽能集熱面積產量將由現在的200萬平方米增加到1200萬平方米,實現太陽能產業總產值200億元以上。
關于技術層面,為應對風電等新能源大幅增長對電網安全及消納能力帶來的挑戰,保障新能源的健康持續發展,云南電網公司加強風電新能源并網管理和多級智能等技術研究與開發。
在云南電網電力研究云電科技園里,記者記者發現有一座占地不到100平方米的小樓,樓頂有一架50平方米左右由鋼梁和單晶硅片組成的太陽能接收器,這些太陽能保守估計每天能發電15千瓦時, 這個小樓是云南電網公司電力研究院多級智能微電網下面的一個二級智能電網。
按省里布局,云南電網公司正指導、督促已并網風電企業完善低電壓穿越等功能,加強設備管理,提升機組安全運行水平;科學、合理安排系統運行方式,在保障電網安全和電力供應的前提下實現新能源保障性收購。
云南由于破解了電網如何并軌與接入瓶頸,國家能源局“十二五”第一批風電項目核準計劃下達給云南的風電項目是64萬千瓦,第二批下達給云南的風電項目是136萬千瓦,第二批增補云南省風電項目核準計劃是83.85萬千瓦。
僅增補的裝機容量一項,幾乎等同于2013年底時云南省全部的裝機容量。
這個規劃引起了行業企業的投資熱潮。省能投集團的規劃僅太陽能光伏產業就制定了千億目標,而省工信委產業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云南正鼓勵新能源行業協會以云南東繼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牽頭組建8家企業參與整合的云南新能源集團。
王戈里對此坦言,他就是組建這個集團的發起人之一,目前正按省級有關部門規劃,將在昆明選址建立云南首個新能源產業園,總投資達200億元。
記者注意到,地方能源投資集團此次集體進行戰略調整,雖然形式多樣但指向卻高度統一:都在新能源這塊蛋糕上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