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日前出席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時指出“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能源革命蓄勢待發”。而就如何推動能源革命,其中的題中之義便是建立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體系,尋找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
世界經濟的“慢回彈”與中國經濟的“新常態”或將預示著新一輪產業革命的全面觸發。而以互聯網技術與新能源利用相融合為技術載體的新產業革命對中國的能源治理機制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戰:如果沒有有效的市場去還原能源的商品屬性、優化能源的配置過程、解放能源的生產力,新產業革命的動力便無法在中國真正孕育。
早在2014年6月召開的中央財經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習總書記提出“要推動能源消費、能源供給、能源技術和能源體制四方面的革命”,將4月份國家能源領導小組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所提出的“能源生產與消費變革”進一步上升到了“能源革命”的高度。
顯然,頂層設計所傳遞的改革信號已非常明確:中國能源治理機制全面創新的時代業已到來,如何以深化改革來釋放能源生產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應對環境氣候危機,引領新興產業革命,是中國經濟轉型發展所提出的重大歷史命題。
大力推進能源節約
隨著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期的結束,未來中國的能源需求也將進入總量穩定增長、結構加速調整、綠色低碳為先、智能高效為主的“新常態”。
國家能源局日前在APEC會議現場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能源發展及規劃情況。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譚榮堯表示,未來我國將大力推進能源節約,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打造中國能源升級版。
國家能源局提出未來我國能源領域七項重點工作,包括大力推進能源節約方式,清潔高效開發利用能源,增強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推進能源科技創新,拓展能源國際合作和深化能源體制改革。
譚榮堯表示,國家能源局將把節約能源貫穿于經濟社會及能源發展的全過程,到2020年努力將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8億噸標準煤左右,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43億噸左右。同時,將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掛鉤,對高耗能產業和過剩產業實行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強約束,其他產業按先進能效標準實行強約束。
當前我國多煤缺油少氣,能源消費主要以煤為主。譚榮堯表示,相比目前平均327克標準煤/千瓦時的供電煤耗,行業有很大潛力推動煤炭高效利用。
此外,我國還將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目標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15%。除了積極開發水電外,還將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目前國家能源局正在加快制定關于促進風電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到2020年爭取建成2億千瓦風電裝機和1億千瓦光伏裝機,實現風電與煤電上網電價相當,光伏發電與電網銷售電價相當。
據介紹,未來我國將繼續增強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進煤電大基地大通道建設,重點建設14個億噸級大型煤炭基地,建設9個千萬千瓦級大型煤電基地。此外還重點規劃建設12條“西電東送”輸電通道。初步測算,建成后可基本滿足京津冀魯、長三角、珠三角地區2020前的外來電力需求,每年可減少上述地區標煤消費1億噸。
核心在于體制革命
不難發現,在能源革命四大領域里,能源體制革命居于核心地位,也是衡量能源革命最終能否成功的標志。
而能源體制最需要革命的是能源價格形成機制、行業準入和行業結構、政府調控和監管三個方面。體制革命之所以是能源革命的核心,是因體制革命對能源消費、能源供給和能源技術革命,既有支持、也有制約作用。誠如市場競爭直接決定了能源消費、能源供給和能源技術革命的有效性,而能源價格是市場經濟的靈魂和信號,所有市場參與者據此行動,行政干預能源價格將導致市場扭曲,不利于市場競爭。
面對政府的價格干預,民營企業則難以應對收益的不確定性,因此形成了能源國有一家獨大的局面,雖然在經濟快速發展階段有其短期的好處,但卻會影響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而目前能源行業結構和準入限制不利于競爭,也具體表現為民營資本參與較少,不利于供給革命和技術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