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風電上網電價的出臺,對推動我國海上風電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鑒于目前海上風電工程造價偏高、風機設備成熟度也有待進一步提高,近一兩年,我國海上風電的發展速度不會太快。”近日,廣東明陽風電產業集團(以下簡稱“明陽風電”)副總裁、海上風電工程公司總經理朱榮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雖然對近期內我國海上風電的發展持相對保守的態度,但作為我國排名第三、世界排名第九的風機制造商,明陽風電對海上風電的布局卻在穩步推進中,尤其是在2014年,其在海上風電建設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不斷提高海上風機制造水平
“2014年4月,我們與南方海上風電公司簽訂了珠海桂山海上風電場示范項目風電機組及附屬設備采購合同。”朱榮華告訴記者,這是廣東省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海上風電示范項目,在新技術應用、商業模式等方面,該項目進行了大膽創新和嘗試,將為我國海上風電事業發展起到積極地示范作用。
珠海桂山海上風電項目總裝機規模為19.8萬kW,加上海島智能微電網工程,項目總投資44.5億元。明陽風電作為風電機組及附屬設備的供應商,除了獲得的商業訂單,更重要的是,其海上風機及海上風電工程基礎技術將得到全面應用和推廣,由此,明陽風電在海上風電建設方面邁出了具有重要意義的一步。
“目前,明陽風電生產的適用于海上風電建設的有3 MW和6 MW兩款不同的風機,3 MW風機已經投入運行,6 MW風機正在進行測試階段,預計2014年8月完成原型機的測試。”朱榮華表示。
2010年5月29日,明陽風電首臺2.5/3.0 MW超緊湊型(SCD)風電機組在廣東省中山市明陽工業園成功下線,據了解,SCD(Super Compact Drive)風機是由明陽風電與德國Aerodyn公司歷時三年,專門針對近岸型與海上風電的特點研發設計的。
這款海陸兩用型半直驅風機具有重量輕、體積小、成本低、效率高、便于維護等諸多特點,尤其是這款風機采用了兩葉片設計,與三葉片風機相比,在重量和效率上都更具優勢,同時,在進行海上風電機組安裝時,兩葉片風機可直接在船上進行拼接后完成吊裝,更適合我國海上大規模風電機組的建設與發展。
有了2.5/3.0 MW超緊湊型(SCD)風電機組成功的研制經驗,明陽風電不斷提高技術創新水平,2012年,其引進了國際頂級的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團隊,并快速掌握了風機制造的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培育了一大批專業技術人才,形成強大的技術實力和市場綜合競爭能力。
2013年7月,明陽風電在大容量海上風機制造環節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其生產的更大容量的SCD6.5 MW風力發電機組成功下線,“與傳統產品相比,該風機采用了超緊湊傳動鏈、兩葉片下風向葉輪、輕量化結構、集成化液壓系統、全密封設計等五項先進技術,產品功能有了巨大提升”。在朱榮華看來,這款風機充分考慮了海上環境氣候和水文地質條件,具有高發電量、高可靠性、低度電成本、防鹽霧、抗雷擊、抗臺風等獨特優勢,在應對中國的極端臺風氣候條件方面具有極強的適應力。
可以看到,發展海上風電已經成為明陽風電的重大發展戰略,目前,除了積極推進海上風電技術研發,努力提高風電機組的技術水平和可靠性之外,明陽風電更是將目光投向了歐洲的海上風電市場。
瞄準海外海上風電市場
“中國的風機制造商在立足國內海上風電市場的同時,應把長遠的眼光投向海外的海上風電市場。”朱榮華強調,尤其是歐洲的海上風電市場有很大的潛力可挖掘,中國企業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參與歐洲的海上風電市場開發。
之所以對歐洲的海上風電市場如此看好,除了在風機設備制造領域有足夠的底氣之外,歐洲海上風電資源豐富,同時海上風電上網電價也遠遠高于國內水平是吸引明陽風電的主要原因。
“挪威、瑞典、丹麥、德國、英國的近海海域的海上風電年發電平均小時數在4500 h~5000 h之間,這遠遠高于國內3000 h的水平。不僅如此,在德國,5年前的海上風電電價就達到19歐分/kW˙h。”(約合人民幣1.9元/kW˙h)
除了具有資源和電價優勢外,朱榮華表示,目前歐洲的海上風電市場的工程造價居高不下,大概是國內的兩倍,這已經成為歐洲海上風電發展的瓶頸,而這恰好給中國企業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利用成本優勢,中國企業可以幫助歐洲把海上風電的前期投資和建設成本降下來。
然而,朱榮華表示,要想進入歐洲的海上風電市場,對于中國的風機制造企業來說,必須完成風機的型式認證,這一般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中國的大型風機只有拿到國際認可的型式認證,才具備進入歐洲市場的條件”。
“對于海上工程施工企業來說,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歐洲的企業對中國的海上工程施工質量缺乏信心,銀行擔心使用中國制造的海上施工設備會影響海上風電項目的質量”。朱榮華在國外從事過多年的海上鉆井平臺設計和施工工作,他心理很清楚,中國在海上施工以及船舶制造方面的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目前全世界最復雜的支撐式或半潛式的鉆井平臺中有50%出自中國制造,這足以證明中國在海上風電施工質量以及工期方面完全能夠滿足歐洲海上風電工程施工的需要。
他強調,目前單一的把風機產品或者海上風電施工團隊打入歐洲市場都有一定的難度,最合適的進入歐洲海上風電市場的方式是中國的風機制造企業跟隨中國的投資集團一起去投資歐洲的海上風電市場,通過建設自己的海上風電項目,給歐洲企業展示我們的產品和施工質量,并得到他們的認可。
在這一點上,明陽風電已經走在了中國風機制造企業的前列。
2013年11月,明陽風電與羅馬尼亞潘尼斯庫集團簽訂了200 MW風電開發及項目EPC與設備供貨協議。場址位于羅馬尼亞東南部黑海沿岸,總投資額約4億歐元。
同時,明陽風電還將與挪威政府進行合作,建設挪威第一個示范性離岸50 km的海上風電場,采用明陽風電SCD6.5 MW的海上風電機組。“預計2015年,第一臺SCD6.5 MW風機將會樹立在挪威的海上風電場,并通過實際運行檢驗,拿到歐洲的風機型式認證證書,從而邁出進入歐洲海上風電市場的關鍵一步。”朱榮華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