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近日,《財經》記者報道多年來圍繞交流特高壓的爭議終有定論,能源局決意放行特高壓交流項目。一份由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制定的電網投資方案已經通過了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的評估,很快將獲得能源局批復,這個方案包含4條交流、5條直流和3條500KV直流線路。我們點評如下:
觀點:
1.能源結構調整、霧霾治理以及電能替代的推進等多因素決定特高壓建設大規模開建。
從電力行業的投資周期來看,電源結構和用電結構的變化是決定電網結構變化的基礎。目前從國內電源投資結構和用電結構變化來看表現出如下幾點有別于以往的特征:(1)新能源裝機規模的大規模提升的目標與大規模棄風、棄光、棄水的矛盾。按照我國能源發展目標,到2015年、2020年太陽能、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在我國電力裝機中的占比分別達到1.4%、6.6%以及2.5%和9.9%。從我國太陽能和風電的建設規劃來看,還主要是以大型地面電站為主。能源結構的變化以及與負荷中心遠距離分離決定了需要有像特高壓這樣的更為堅強的電網的支撐。(2)中東部大面積霧霾與中東部經濟持續發展以及能源需求持續增長之間的矛盾。我國中東部地區經過幾十年粗放式的發展對環境的損害極大,目前整體的環境承受接近飽和,近期中東部持續的大面積霧霾的發生即是最好的佐證。華東地區單位面積火電裝機密度為西北地區的16倍,東部地區單位國土面積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是西部地區的5.2倍。中東部霧霾的解決需要特高壓項目建設把更多的清潔能源輸送到中東部地區,實行電力全國范圍調配。(3)一次能源直接燃燒特別是分散燃燒對環境的污染極大,同時效率較低,因此使用利用效率更高、污染控制更為嚴格的電力二次能源進行替代則是最為關鍵的措施之一。此外電動汽車后續用量的大幅增加也進一步加大了中東部地區用電負荷的持續飆升。這些因素的存在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需要遠距離輸電來解決,進而推動特高壓的加快建設。
2.特高壓能否推進在國家意志,能源局持續明確表態和國務院總理能源委會議提及放行特高壓建設是近期推進加快的重要原因。
2014年1月24日,能源局正式印發《201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在正式印發文件中明確提及要求加快電力外送通道建設,加快建設9個以電力外送為主的千萬千瓦級現代化大型煤電基地建設,加大西電東送力度,加快推進鄂爾多斯[0.00% 資金 研報]、山西、錫林郭勒盟能源基地向華北、華中、華東地區輸電通道建設,規劃建設蒙西~天津南、錫盟~山東、錫盟~江蘇、寧東~浙江、準東~華東等12條電力外輸通道,提高跨省區電力輸送能力。”2014年2月21日,李克強總理在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指出“實施跨區輸電項目“。
2014年2月25能源局明確了大氣污染重點工作時限和責任,采取五大措施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其中重點提及“加快12條輸電通道項目進程,并督促電網企業抓緊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