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要考慮新建風電場給當地鳥類、魚類帶來的生態影響,
海上風電開發成本一直難以下降,這對海上風電發展來說十分不利。隨著英國接連取消數個海上風電項目,這個問題再次凸顯。
海上風電項目頻頻夭折
意昂(EON)、東能源(Dong Energy)、馬斯達爾阿布扎比未來能源公司(Masdar Abu Dhabi Future Energy)三家公司聯合宣布,他們放棄了全球最大風電場倫敦陣列的擴建項目。“倫敦陣列”規模為630兆瓦,該擴建項目本計劃將其規模再提升240兆瓦。意昂表示,除非一項針對風電場建造給紅喉潛鳥所帶來生態影響的調查報告結果樂觀,否則該項目很難繼續開展。紅喉潛鳥是當地一種以魚為食的飛鳥,捕魚時可以在潛到海面下長達1分鐘以上。近3個月來,許多公司紛紛取消英國海上風電項目。英國海上風電項目頻頻夭折反映出海上風電發展所面臨的困境。
當意昂對紅喉潛鳥冬季遷徙給海上風電場帶來的影響表示擔憂時,人們似乎遺忘了,真正威脅海上風電市場發展的,是難以快速下降的成本。在各國都在千方百計降低電力成本之時,這樣的劣勢會給海上風電發展帶來致命打擊。
同樣在近期放棄過英國海上風電項目的西班牙Iberdrola SA旗下蘇格蘭電力可再生能源分公司首席執行官吉斯·安德森表示,成本過高是項目夭折的主要原因。“考慮到環境問題,項目面臨著極大的技術挑戰,這令成本大增。雖然聽起來有些現實,但除非我們能夠提供更低的價格,否則肯定無法獲得政府的支持,項目自然也無法繼續進行。”
夢想照不進現實
英國是全球最大的海上風電市場,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數據顯示,目前英國海上風電規模為3689兆瓦,占全球總規模6930兆瓦的一半以上。英國政府對海上風電產業寄予厚望,并為海上風電提供了刺激政策,持續至2019年。首相卡梅倫表示,希望以海上風電為代表的清潔能源能夠為英國提供更多就業。
然而這樣的雄心壯志在現實面前卻顯得有些蒼白。受成本過高限制,海上風電發展開始變得緩慢。數據顯示,自去年11月26日來,共有高達5760兆瓦的海上風電項目被推遲或取消,其中,萊茵集團于去年12月28日宣布取消位于英國沿岸的Atlantic Array項目,引發了極大關注。該項目規模達1200兆瓦,投資額65億美元。萊茵集團海風項目主管保羅·考林表示,過多的技術困難,以及市場的不景氣令他們難以看到這個項目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