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里斯托海峽區域,為克服包括潛流、不利的海床條件等一系列技術困難,需要較大開銷。而當前的市場狀況,并不允許這樣一筆開支出現。這對于我們而言也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介于目前的技術困難以及市場狀況,此時對于萊茵集團并不是進一步推進計劃的好時機。” 考林說。
成本是發展最大阻礙
為了推動海上風電的發展,英國政府制定了到2020年將海上風電成本降至每兆瓦時100英鎊(167美元)的目標。BNEF稱,目前英國海上風電成本為147英鎊,想要在2020年達到既定目標幾乎不可能。BNEF分析師索菲婭·萬·沃爾多表示:“達成100英鎊目標成本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到2020年成本最多降到110英鎊。”
作為全球大型海上風電開發商,東能源表示,到2020年海上風電成本或降至每兆瓦時100歐元(137美元)左右。
咨詢公司FTI可再生能源執行主管阿里斯·卡瑞納斯則認為,想在短期內大幅削減海上風電成本不太現實,畢竟技術還尚未成熟。但未來海上風電成本的下降空間還很大。
丹麥氣候大臣馬丁·里德蓋德呼吁,各國設立法律框架以確保海上風電成本持續下降;美國能源部長歐內斯特·莫尼茲今年1月曾表示,海上風電成本仍太過昂貴,美國目前沒有興趣嘗試。
雖然面臨諸多挑戰,英國能源和氣候變化部門去年底還下調了英國海上風電發展預期,但英國仍對海上風電市場前景充滿信心,政府堅稱海上風電產業仍在穩步發展。能源和氣候變化部門去年底發布報告稱,到2020年英國海上風電規模將達到10吉瓦,與2011年預測的18吉瓦相比下降明顯。
能源和氣候變化部門發布聲明稱,隨市場情況調整發展策略對開發商來說十分正常,政府有責任為推動海上風電產業發展做出更多努力。
作為僅次于英國和丹麥的全球第三大海上風電市場,德國也下調了2020年海上風電發展目標,從之前的10吉瓦下調至6.5吉瓦。除了成本問題,德國海上風電開發商還要忍受風電并網速度緩慢及核電政策所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