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新疆改運煤為輸電,火電與風電爭搶特高壓輸電線路的可能性將進一步加大的情況,能源局專門提到,新疆自治區要會同國家電網做好利用哈密-鄭州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外送風電的技術方案。
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目前能源局已核準項目達6400萬千瓦,即便現在不再核準,每年也將新增1500萬裝機規模,這意味未來限電形勢將越發嚴峻。針對上述情況,能源局表示,將把風電利用率作為年度安排風電開發規模和項目布局的重要依據;風電運行情況好的地區可適當加快建設進度,風電利用率低的地區在解決嚴重棄風問題之前原則上不再擴大風電建設規模,同時將即時向社會公布大規模棄風限電情況。
仍需配套改革
據了解,去年能源局發過類似通知,并且在通知中也列出了各地電網的平均利用小時數,目的在于將限電情況公諸于眾,對地方各省和電網公司起到督促作用。然而從結果來看,實際效果并不明顯。
業內人士分析,一方面是通知法律效力有限;另一方面是能源局現實的職能權限,難以協調電網企業,這也是能源局所言風電棄風根本是能源管理體制問題的原因所在;再一個原因則是風電行業各個相關方的利益沖突。
由歐洲風能協會編寫的《歐洲大規模風電并網研究》得出的結論是,提高風電比例面臨障礙,不是因為風電的不穩定性,而是因為既不自由也不公平的電力市場存在的一系列障礙,再加上新技術威脅舊的思考和行為模式。
因此,業內人士建議,從短期來看,盡快加速《可再生能源配額管理辦法》出臺;從中期來看,改革能源管理體制,給予能源局更多的能源管理權限;從長期看,盡快落實2002年以來的電力體制改革,加快輸配分開,根本上改革國家電網定位。三措并舉,方能從根本上解決困擾中國風電的棄風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