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風電雙反終裁投票3:3出現戲劇性的一幕
歷時一年,美國對華風電“雙反”一案迎來關鍵節點。
1月18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6名委員就中國和越南輸美應用級風電塔筒“雙反”案進行終裁表決性投票,結果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
“有2人認為從中國和越南進口的應用級風電塔筒實質性損害了美國產業,1人認為有實質性損害威脅,3人認為既沒有實質性損害也沒有實質性威脅。”該案的行業無損害抗辯代理律師楊晨向本報記者表示,“這樣的情況比較少見,但3比3的投票結果總比6比0強,這也是半年來進行無損害抗辯的成果。”
據楊晨介紹,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于兩周內公布終裁結果,并于2月20日后公布裁決報告,判定存在損害威脅的可能性比較大。
在此之前,美國商務部已于去年12月做出終裁決定,向中國輸美風電塔筒征收44.99%至70.63%的反傾銷稅,以及21.86%至34.81%的反補貼稅。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終裁結果將構成整個案件審理的最后一環,或將促使雙反稅率征收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
以風電塔筒為代表的中國風電(hk00182)制造業本已產能過剩,如今又遭遇貿易摩擦,真可謂雪上加霜。對此,涉案企業表示,將視情況向美國國際貿易法院討說法,并開拓國內和國外新興市場,努力降低“雙反”的負面影響。
力爭公平結果
楊晨向本報記者介紹說,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終裁將對“雙反”案件“定性”。一般而言會產生三種結果,一種是判定無損害,案件至此結束,涉案中國企業將不被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稅,自去年美國商務部初裁后交納的保證金也將被退回。目前來看,3∶3的投票結果使得此種結果出現的概率接近于零。
除此之外,剩下兩種結果可能出現。一是裁定存在實質性損害。基于此種情況,自去年初裁之后到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終裁前,中國輸美風電塔筒按照初裁結果繳納的反傾銷和反補貼保證金,不會被退回,將根據第一次年度行政復審的裁決結果轉化為“雙反”稅,多退少補。
二是裁定存在損害威脅。這意味著自去年初裁后至今輸美風電塔筒將不被征收“雙反”稅,此間交納的保證金也將在美國商務部發布反傾銷和反補貼稅令后一段時間內被退回。
楊晨表示,自去年初裁結果出爐至今這段時間,中國對美風電塔筒出貨量較大,所以必須爭取判定為損害威脅。美國曾有過判例,在上述投票結果的情形下,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剛開始判定為實質性損害,被告方隨后上訴至美國國際貿易法院,經法院審理,最后給予損害威脅的結論,從而減少了損失。
至于此案,中方也將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終裁結果以及后續公布的報告決定是否上訴至美國國際貿易法院。“勝訴的可能性比較大,畢竟有3位委員認為既無實質性損害也無損害威脅,再爭取一票即可實現逆轉。”楊晨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