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順風能(sz002531)(蘇州)股份有限公司是涉案金額較大的兩家中國企業(yè)之一。該公司營銷總經理兼監(jiān)事會主席周建忠亦向本報記者表示,天順風能屆時將視情況或會聯合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等行業(yè)組織進行上訴。
周建忠認為美國商務部之前的裁定極不合理:“我們勞動力和鋼鐵價格低,產品成本及售價自然不高。另外,美國認為我們使用的鋼鐵都是由國企生產,必然獲取國家補貼,不僅武斷而且邏輯不通。”
對此,楊晨解釋說,在傾銷認定方面,由于美國不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會選擇替代國進行參考。而在補貼認定方面,美國的“游戲規(guī)則”則是凡從國企采購原材料進行生產都被視為獲得政府補貼,因此會選取外部基準價格,這一價格源自“公開可獲得數據”,其往往是涉案各方提供數據的平均值,既然是平均值自然就與中方提供的數據存在差距。
“更何況中國國內鋼鐵產能已經過剩,國內價格一路下行,和美國原告方提供的較高的外部基準比較起來,就更不占優(yōu)勢了。”楊晨無奈地說。
暫停對美出口
“2011年,美國市場占我們總銷售額的30%。”周建忠表示,隨著美國商務部展開“雙反”調查并相繼做出初裁和終裁決定,天順風能逐漸縮減了輸美風電塔筒規(guī)模,并從2012年第四季度開始全面暫停對美出口,案件對公司的影響不言而喻。
懷有無奈之情的不只是天順風能一家,涉案案值最大的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同樣背負著巨大壓力。該公司鋼結構事業(yè)部副部長王德寶向本報記者表示,“肯定已經造成負面影響了。”
據了解,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80%的風電塔筒出口美國,僅在2011年1-10月,其出口金額就達8600萬美元。美國商務部的裁決結果意味著美國市場的大門基本關閉。
中國農業(yè)機械工業(yè)協會風能設備分會副秘書長呂青源表示,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和天順風能(蘇州)股份有限公司是涉案案值最大的兩家企業(yè),作為對美出口的主力軍,案件裁決將會對兩家企業(yè)產生直接影響。
但是,就整個產業(yè)而言,其影響則極為有限。據呂青源介紹,目前我國生產風電塔筒的企業(yè)約有100多家,主要集中在山東等省,產品至少70%以上內銷。楊晨向本報記者提供的數據也顯示,2012年涉案的幾家中國企業(yè)輸美風電塔筒總金額不過2億美元。
而彭博新能源財經風電分析師朱羽羽也向本報記者表示,目前美國風電市場主要被通用電氣、維斯塔斯和西門子三家整機企業(yè)“壟斷”,這些企業(yè)擁有公司自己的塔筒生產線,或多個較固定的塔筒供應商,考慮到運輸成本等因素,不一定會集中選擇中國廠商。
盡管如此,呂青源和楊晨都擔心,此案會產生不良的示范效應。一方面,擔心歐洲等地區(qū)國家會效仿美國,也對風電塔筒進行“雙反”調查。另一方面,擔心“雙反”調查范圍由風電塔擴展至其他零部件甚至是整機。
不過,兩位人士均表示,目前其他地區(qū)國家跟風進行“雙反”的苗頭并不明顯。楊晨告訴本報記者,歐洲一些“熬冬”的風電零部件企業(yè),正在積極尋找并物色中國買家紓困。
既然中美風電塔筒貿易規(guī)模如此之小,美國為何還要發(fā)起“雙反”調查呢?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和朱羽羽都認為,美國之所以拿風電塔筒這樣一個技術含量不高的產品說事并非針對個別塔筒企業(yè),其深層次目的在于遏制中國風電這一新能源產業(yè)發(fā)展,背后有著政治乃至國家戰(zhàn)略層面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