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家涉案企業——國電聯合動力技術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也表達了類似觀點。該公司副總經理孫黎翔向本報記者表示,美國主要擔心中國風電產業的崛起會削弱其在風電領域的優勢。
國內挖潛、海外掘金
1月1日,美國國會經投票決定,延長風能生產稅抵減法案(PTC)有效期1年。美國風電產業獲得繼續發展的救命稻草。據彭博新能源財經預測,受PTC支持,2013年美國將新增4至5吉瓦的裝機容量。但因“雙反”一案拖累以及高準入門檻掣肘,中國風電企業恐難有大作為。
美國市場大門掩緊,讓一些中國風電企業特別是塔筒制造企業不得不另謀出路,國內和新興市場成為關注的焦點。
日前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也提出,2013年國內實現新增風電裝機1800萬千瓦的目標,這無疑是個利好消息。“在經歷2012市場滑坡與低潮之后,今年或將迎來一波反彈。”呂青源表示,就現有制造產能及風電場建設速度而言,目標實現難度并不大。
不過,在朱羽羽看來,所謂新增裝機可能更多來自2012年延遲未開工的項目,實質性新增裝機容量可能只有16吉瓦左右。
孫黎翔亦認為,2013年國內市場總體將延續2012年的形勢,由于電網等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周期較長,“三北”地區電力消納特別是棄風限電等問題仍將難有很大改觀,該地市場擴容或將有限,“東進南下”仍是未來的趨勢。尤其是隨著低風速風機技術日臻成熟,安徽、湖北、湖南、貴州、云南等三、四類風區成為風電行業新一輪投資重點。
“國電聯合動力的觸角將隨著龍源電力風電開發的腳步伸向全國。”孫黎翔稱。
談及海外市場,孫黎翔表示,其重要性可能會逐年增強,但西歐市場因“游戲規則”復雜特別是門檻較高,風電制造企業進駐的速度將不會太快。
“逐風而動”的并非以國電聯合動力代表的整機企業,也包括天順風能這樣的大型零部件企業。“我們已經調整了戰略部署,尋找新的海外市場。”周建忠向本報介紹說,除了穩步推進以丹麥為龍頭的歐洲業務之外,天順風能在新興市場開拓方面亦有斬獲,近期已經陸續接到一些客戶訂單。至于國內市場,公司也早已布局了太倉、連云港(sh601008)、沈陽和包頭四個生產基地,既守候‘三北’,也劍指‘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