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美國總統選戰走向白熱化之際,許多西方媒體將視線轉到太平洋(601099,股吧)西岸,關注中國的十八大和中國的未來。
上星期,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開始播出節目《On China》,邀請對中國有深度了解的人士全方位地觀察中國;美國總統候選人10月23日最后一輪辯論當天,BBC舉行“中國未來”辯論會。英國媒體說,世界已經承擔不起不關心中國領導層換屆的代價,“未來10年,從美國首都華盛頓到納米比亞首都溫得和克,決策者將越來越關心中國在做什么”。
2012-2022年,被許多國際觀察家視為國際關系史的一個重大時段,一些國際機構預測中國GDP將在這期間超過美國。不過,世界議論中國的未來難題時,說得最多的也都與經濟相關,猜測中國經濟改革與轉型的前途。德國《世界報》24日稱,“中國需要更大功率的馬達才能讓這臺更大的機器像以前一樣快速運轉”。
歐中研究咨詢網絡項目負責人布朗24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中國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維持經濟增長的同時推進改革,這種改革是保持社會穩定的長遠之策。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學者馬丁·雅克表示,西方人是花了很長時間才真正對中國開始發生興趣的,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對世界的影響不僅僅是經濟和政治上的,更多的是文化和思想上的。中國的崛起預示著一個非常不同的新時代的緩慢來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