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試水江蘇如東國家海上示范風電場
7月27日,中船重工(重慶)海裝風電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裝風電”)承擔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5MW海上風電機組在重慶海裝風電總裝生產基地成功下線。來自科技部、國家能源局,中船重工集團、重慶市、相關合作伙伴單位及行業專家學者等見證了該機組下線。
該機組的下線也實現了目前同類機型中 “三個之最”,即“風輪直徑最大、機頭重量最輕,發電量最高”。這也標志著重慶市已成為國內少數幾個能夠掌握5MW級海上風電機組關鍵核心技術的城市之一;同時也是中船重工發展非船支柱產業取得了階段性重要成果的展示;也標志著海裝風電公司已經步入我國風電技術最前沿行列。
7月9日,國務院印發《“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對風電的發展將帶來新的綱領性引導。海裝風電5MW海上風電機組的下線適應了這一戰略規劃的方向,蓄勢待發,對于助推我國大型風電國產化和海上風電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科技創新成就“三個之最”
海裝風電以承擔“國家海上風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中船重工集團風電產業重大專項、重慶市風力發電裝備重大科技專項為契機,從消化吸收到集成創新,從概念設計到產品研發,從零部件配套到整機裝調,突破了很多技術瓶頸和創新,獲得了32項國家專利技術,并形成了一批專業知識結構合理的研發隊伍和學術帶頭人,其研發能力處于國內前列。
在5MW海上風電機組的研制過程中,海裝風電主導整個設計流程,秉承“可信、可靠、性價比高、電網友好”的技術理念;堅持“標準化、系列化、模塊化”設計,除葉片外,各種規格零部件可完全互換,并適當預留了技術演進空間。
本次下線的5MW海上風機在同類機型中實現了 “三個之最”,即“風輪直徑最大、機頭重量最輕、發電量最高”,這不僅大大提高了風資源的利用效率,也為風場吊裝作業提供了安全性和輕便性。
海裝風電研制的5MW海上風電機組風輪直徑為154米,是目前同類機型中葉片最長,風輪直徑最大,掃風面積最大的風機,有效提高了發電量,比同類機型同條件的發電量高出約9%,其適用范圍涵蓋了目前90%以上的風電場。
該5MW風力發電機組是采用整體式鑄造機架、大軸承+齒輪箱增速,高速永磁發電機+全功率變流器,機艙全密封結構+內部空空冷循環系統,通過一系列優化與合理布局設計,機艙結構緊湊,但其重量為目前全球同類機型的最輕,較同類機型重量輕15%左右,這將大大提升風機安裝調試和運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