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創新,全產業鏈提升
海裝風電與集團公司所屬的多家科研院所和企業合作,在載荷計算、性能仿真、控制策略優化、強度分析、結構設計、電氣系統設計等方面,搭建了陸地和海上850KW~5MW風電機組研制平臺,形成了集團內部的“全產業鏈”格局,風電機組從葉片、齒輪箱、發電機、控制系統、到輪轂、塔筒、潤滑系統等關重零部件均由集團公司成員單位完成,其中很多配套單位是重慶當地的骨干企業。尤其輪轂與齒輪箱突破制造極限,保證了5MW首臺樣機的成功下線。
“技術+管理”模式創新
實現“五大融合”
海裝風電在5MW風機研發過程中,以科技為先導,發揮軍工企業的優良傳統,依托“國家海上風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平臺和現代企業管理機制;采取“軍民技術融合”、“央企與地方融合”、“央企與央企融合”、“國際國內融合”、“產學研融合”的五大融合路線。
軍民技術融合。依托中船重工集團公司強大的軍工裝備研制實力,將深厚的軍工技術積淀運用于風電機組研制開發。
央企與地方融合。中船重工與重慶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形成央企融入地方經濟建設的新格局。依托重慶市工業制造基礎和優勢,帶動地方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海裝風電公司與江蘇如東縣政府攜手合作,在國電龍源江蘇公司合作伙伴的支持下,為5MW海上風電機組樣機安裝提供了保障。
央企與央企融合。5MW海上風電機組樣機的設計、制造、調試、安裝得到有關央企集團的通力合作與支持。尤其在5MW海上風電機組樣機安裝機位的落實上得到了國電集團的大力協助,雙方融合促進了該項目的積極推進。同時中船重工與國家五大電力集團和重要能源企業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形成以海裝風電為龍頭,集團公司28家科研院所全面參與風電領域,為發展我國風電產業做出積極貢獻。
國際國內融合。在5MW海上風電機組的設計過程中,海裝風電有選擇性與國際知名的荷蘭Mecal公司、丹麥KK電子、德國Lehnhoffconsulting公司等合作,由于所研制的5MW海上風電機組需要直接接受國際權威機構GL海上風機認證,并將面臨更嚴酷的海上環境考驗,特別是在關鍵部件葉片的選擇上,海裝風電研制團隊在總設計師陶友傳的帶領下,攻克無數難關,不斷修正計算、反復論證,不僅設計滿足了GL要求的海洋環境,計算結果也得到LM公司的認可,為拓展市場份額,實現集團化、規模化、國際化規劃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產學研融合。海裝風電與重慶大學、華北電力大學、中船重工相關研究院所建立了長期的技術合作關系,實現了850kW、2.0MW、2.5MW 產品系列的批量生產,2010年,該公司當年裝機容量和累計裝機容量雙雙進入國內同行內資企業前十名,其中2MW雙饋型風電機組在國內同機型的裝機量名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