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強震導致的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兩周以來,中國強化了核安全的要求,這可能會進一步對剛剛通過的“十二五”碳減排規劃指標造成影響。
為此,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目前正在研究提出新的應對思路。該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透露,鑒于核電暫停審批可能會造成核電發展滯后,下一步應該加快風電、太陽能、水電等可再生能源的投資。
他進一步建議,原來計劃的“十二五”以及2020年的可再生能源規劃指標,可以大幅上調。
“如果核電發展滯后,可再生能源加快發展是可以彌補非化石能源不足的部分,只要國家給以全力支持,是可以實現目標的。”他在3月31日對本報記者說。
根據國家“十二五”規劃,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1.4%,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0%-45%。
日本發生核電站泄漏事故后,國務院于3月16日召開了常務會議,提出全面審查在建核電站,要用最先進的標準對所有在建核電站進行安全評估,存在隱患的要堅決整改,不符合安全標準的要立即停止建設;嚴格審批新上核電項目;抓緊編制核安全規劃,調整完善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核安全規劃批準前,暫停審批核電項目包括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
上述要求到底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核電建設進程,仍難以得知。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尚未正式對“十二五”有關能源和低碳的規劃進行修訂,但是受到影響已是顯然。
“十二五”規劃指標受影響
根據了解,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之后,目前核安全部門正在對各地的在建核電站項目進行檢查。同時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已經按照要求暫停了核電項目的審批工作。
由于國務院提出要抓緊編制核安全規劃,調整完善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在“核安全規劃批準前,暫停審批核電項目包括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這樣在新的核安全規劃批準前,大批的項目建設可能要受到影響,但是具體數字會是如何,仍難斷定。
截至2010年,中國已經完成裝機運行的核電項目有1000多萬千瓦,距2015年4000多萬千瓦裝機運行目標,還有3000萬千瓦機組待建設。如果以每臺100萬千瓦裝機計算,到2015年則涉及到30臺機組轉機運營。
此前在3月26日中電聯舉行的形勢分析會上,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專職副理事長魏昭峰判斷,中電聯原規劃在2015年核電裝機達到4290萬千瓦,在目前來看難以達到, 2020年的目標也會受影響。中電聯預計2020年核電達到90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目標,可能至少要減少1000萬千瓦。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專家汪兆富告訴記者,在沒有完成安全檢查,以及出臺核安全規劃前,很難說到底有多大的影響,目前各方的看法都是預測。而核能在中國能源的地位不會有大的改變。“具體這次核電受影響多大,還需要時間來檢驗。”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