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供給及能源消費結構的不平衡催生智能電網的發展。智能電網是指一個可以把數以百萬計的傳感器連接到一個先進的通信和數據采集系統的龐大且完整的電力系統。智能電網的建設將成為今后三十年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基礎建設。與傳統電網相比,智能電網在發電、輸電、配電及用電四大環節中都具有明顯的優勢。智能電網也是新能源和智能城市發展的必要條件。
1 中國高強度建設智能電網
中國能源供給及能源消費結構的不平衡催生智能電網的發展。中國能源結構以煤炭資源為主,煤炭資源保有儲量的76%分布在山西、內蒙古、陜西、新疆等北部和西部地區。而能源消費需求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為發達的中東部地區。隨著中國能源開發西移和北移的速度加快,大型煤炭能源基地與能源消費地之間的輸送距離越來越遠,能源輸送的規模越來越大。要滿足未來持續增長的電力需求,從根本上解決煤電運力緊張的問題,需要發展智能電網,實施電力的大規模、遠距離、高效率輸送。
2009~2020年國家電網總投資3.45萬億元,其中智能化投資3841億元,占電網總投資的11.1%,未來10年將建成堅強智能電網。2009~2010年為規劃試點階段,重點開展堅強智能電網發展規劃工作,制定技術和管理標準,開展關鍵技術研發、設備研制及各環節的試點工作。2011~2015年為全面建設階段,加快建設華北、華東、華中 “三華”特高壓同步電網。初步形成智能電網運行控制和互動服務體系,關鍵技術和裝備實現重大突破和廣泛應用。2016~2020年為引領提升階段,全面建成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技術和裝備全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目前正在推進“一特四大”的電網發展戰略。以大型能源基地為依托,建設由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直流構成的特高壓電網,形成電力 “高速公路”。促進大煤電、大水電、大核電、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約化開發,在全國范圍內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同時,將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電網為基礎,發展以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互動化為特征的自主創新、國際領先的堅強智能電網。
2 智能電網的優勢
智能電網與傳統電網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