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萬億新興能源產業的投資饕餮盛宴中,風電能如愿乘風而上?
從目前披露的信息看,風能分羹市場空間的盤子與之前的預估相差甚遠,幾乎可以肯定,規劃追趕現實的數字游戲還會繼續上演。
規模多大,也許不是風電急速發展的最大問題,因為規劃數字永遠可以調整。而上網、調峰、消納是直擊發展命脈的深層內容。
2020年風電版圖如何劃定?面對競爭,整機制造企業將如何轉身?如何擺脫5兆瓦以上大機組技術上的國外“基因”?“圈風”熱潮中,儲能等下游產業將迎來什么契機?面臨國網強力控風,風電與之將如何開展博弈?
本報聚焦如上風電話題,推出系列專題報道,通過官學企三層角度,描繪新一輪風電發展脈絡圖。
7500萬千瓦“超速發展”?風電2020年規劃縮水50%
在我國減排承諾的倒逼下,風電行業仍將處于高速發展期,這幾乎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在消納與調峰等關鍵問題還未明確解決的情況下,這張風電藍圖可能只是看上去很美。
7月20日,國家能源局規劃司司長江冰透露,已經成稿的《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下稱《新興規劃》)正準備上報國務院,預計在2011年-2020年的10年內,累計增加約5萬億元的投資,每年可增加產值1.5萬億元。
5萬億元“大盤”中,留給風電的空間有多大?此前,關于未來風電行業的發展規模,業內普遍認可的說法,是今年4月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在一次風電會議上透露的數據。
即劉琦稱,國家能源局計劃用半年時間在全國11個省(區)開展風電開發規劃、市場消納和輸電規劃研究工作,加強風電開發與電網的協調發展,以求有效解決2015年9000萬千瓦和2020年1.5億千瓦風電的輸送和市場消納問題。
“這個裝機的目標肯定能達到,但是能否消納還要看電網的建設情況。”中國能源學會副會長周鳳起表示,盡管國家電網此前已經提出了7大風電基地2015年和2020年接入系統及輸電規劃方案,但外送通道的高投資成本仍然是一個問題。
而在東北電網公司教授級高工郭象容看來,“電源結構與調峰能力,是電網接納大規模風電的關鍵所在。”
事實上,由于風電的不穩定性,遠距離輸電需要選擇與水電、火電捆綁,或者在風電場配備儲能設備,協助調峰、穩定電網。但是,因為各種因素的制約,這三種方式都存在著難以忽視的問題。
種種跡象預示著,“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仍將是中國風電產業發展難以擺脫的宿命。
規劃追不上產業發展速度
除了風電規模增長過快、難以預期,數據“打架”的另一個原因則是,風力資源普查也在不斷地修訂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