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斯塔斯中國 中國區服務總監 曾思萌先生出席“上海國際海上風電+風電運維活動”時,就“風電場運營維護一體化”發表技術演講
關于風機實際運行過程當中面臨的挑戰,第一個是非常清晰能夠預測到的天氣情況,這是最大的挑戰。經常可能會遇到的情況是在風比較好的時候恰好風機出現問題了,然后有了計劃的檢修,但是檢修可能會跟天氣發生沖突,經常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另外一種情況,在風機投入運行的前幾年,可能很多開發商會面臨銀行還款的壓力,還有北方的限電政策都會給風場一些壓力,很多公司拼命追求當年的發電量,減緩資金壓力,所以第二個挑戰是如何平衡你追求當年盡可能最大化的發電量,然后還要保障按照你設計好的資金計劃不斷的做出回報。當然按照目前風電場的示意圖,既要追求當年能夠最大化的發電,同時還要保障在20年的周期理念持續給股東進行回報。
維斯塔斯的維護體系實際上從幾個方面,包括對人員的培養,包括對信息的收集,然后通過詳細的運維的計劃來執行,當然要有一個完整的服務體系。比如說做計劃性維護,實際上是基于時間為基礎的一種維護計劃,當然還有一種叫基于狀態的,很多風場也都安裝了主軸、齒輪箱的監控,預測什么時候進行維護,適應氣象的變化。維斯塔斯有關以狀態監控為基礎的計劃性維修占了很大部分,不管裝了監控系統的風機還是沒有裝的,通過內部的監控系統不斷對風機的狀態,像齒輪機的溫度或者振動參數,提前預測一些進行的維修和維護。另外,維斯塔斯對同樣一個機型可能在全球不同的地點都有安裝,在中國、歐洲、美國都有安裝,這些風機安裝時間前后不同,對這些風機的狀態收集也會給其他的國家、其他安裝地點提供預測性的維護、預測性的維修。這部分是以狀態為基礎的計劃性。
除了以狀態監控做出的檢修計劃之外,也有以時間為基礎的,目前對維斯塔斯風機要求每年進行一次定期維護,這個維護的計劃并不僅僅是針對風機的,其實在維修風機當中除了需要有人員或者風機需要停下來進行維護,還有物料,設備。按時間為基礎的計劃性維護,包括對風機的計劃,對供應鏈的計劃,也包括對人員的計劃。其實人員也是值得提的,維斯塔斯培訓一個技術人員其實要花費很多時間和金錢去培養,這個培訓一年不是幾萬塊能夠做到的。培訓一個人員就像購買一個設備一樣,也有折舊,有很多做的非常好的技術人員做了幾年就提升到領導崗位上了,這種情況下可能就會再次去培訓,所以說維斯塔斯的計劃就包括對風機的計劃,同時對供應鏈的計劃,同時對人員的計劃。當然對維斯塔斯來說目前來說在中國只提供風機,風機的計劃還要拿出來跟風電場部門的維護進行配合,盡可能減少停機維修,這個還要配合在一起。通過這種計劃性,就能夠把一個傳統的機電組合的裝置能夠更好地跟自然風的能量相結合在一起。
除了現場一線的維護員工按照這樣的以狀態為基礎的計劃性和以時間為基礎的計劃性來規劃檢修的日程之外,維斯塔斯還要通過在全球各地的一些研發中心或者檢測中心、測試中心,對各地發生的問題進行根本原因的分析,這個分析會變成比較長期的整改計劃,下來以后到風場。舉個例子,維斯塔斯在丹麥有對電器部分,材料,和發電機部分的測試中心;在英國主要是對變槳和偏航的測試中心;在印度還有一些軟件測試中心等等。在全球各地的這些測試中心不斷的進行反饋,進行分析,然后下達長期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