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據李俊峰透露,《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促進法》正在起草之中,有望于明年提交全國人大審議。
中國風電正在迎來極佳的發展機遇,但一個與汽車、飛機等行業相仿的尷尬事實是:國內的自主研發能力和設備制造能力都比較差。例如,國家發改委要求去年的兩個特許權項目的設備國產化率不低于50%,華睿符合這一要求,但吳曉紅說,其關鍵設備仍然要靠進口。風力發電機看起來很簡單,似乎就是一個塔架和幾個葉片,但在其背后是高性能的材料、空氣動力學的設計和復雜的控制系統。這些年來,原電力部和國家電力公司在風電研發上基本沒有投入,科技部在風電研發上投入了數以千萬計的經費,但施鵬飛認為,與核電等能源的研究經費相比,這點錢簡直是“九牛一毛”。
目前,風電的價格仍無法與火電競爭,國家的政策也是保護風電,不使其與常規電力進行市場競爭。不過,李俊峰估計,即使不考慮環保因素,過上10-20年,風電就會比火電便宜。一方面,風電價格在不斷往下降,再過10年上網電價降到每度4毛以下是完全可能的。實際上,國內已經出現了每度4毛多的報價:如果說業界對華睿集團的每度0.4365元存在非議,國家龍源電力集團公司今年5月贏得福建平潭長江澳二期10萬千瓦風電項目的報價則似乎爭議不大,而龍源的報價為每度0.478元,據說比次低的報價只低了0.002元。另一方面,隨著水、煤和勞動力成本的增加,火電價格肯定會不斷上漲。而美國斯坦福大學的雅各布森(MarkJacobson)等人甚至在2001年8月24日美國《科學》雜志上稱,如果加上燃煤對健康和環境產生的間接影響等因素,火電的成本則早已超過風電。
如今,國家發改委提出了新的風電發展目標,到2020年全國達到2000萬千瓦的風電裝機容量。
陳振斌認為,要實現這個目標,以及考慮到今后的發展,恐怕還得著手海上風電,即近海風電場的研究和開發。據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估算,中國陸地上離地10米高度的可開發利用風能儲量為2.5億千瓦,海上儲量約為7.5億千瓦。但有專家對這個數據謹慎地表示懷疑,稱陸地上的這2.5億千瓦當中符合裝機條件的有1/3就不錯了。施鵬飛也說,由于前些年國家對風電發展不夠重視,在風能資源調查上沒有多少投入,上述數據其實是比較粗糙的,所幸國家發改委已經要求各地對風能資源進行詳查。
不管怎樣,中國海上風能資源儲量遠大于陸地風能儲量,大概是一個定論。今年,德國英華威建設的廣東南澳2萬千瓦海上風電場項目獲得廣東省發改委批準立項,這也將是中國的第一個海上風電場項目。該項目預計投資……417億元,兩年內建成發電。目前,海上風電場的建設和發電成本比陸上風電場高得多,但陳振斌說,海上的風速相對較高,海上發電是近年來國際風電產業發展的新領域,是“方向中的方向”。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