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找出最有利的地點,MNES在全國建立起風速測量站的網絡。此外,它也為投資者提供多種經濟上的優惠,包括投資成本折舊和免稅等。它在2002年推出的免稅計劃規定,風電場前10年的收入可享受100%的免稅。此外,各省還制定自己的優惠政策,其中包括投資補貼。
2020年,世界電力12%來自風電?
世界擁有巨大的風能資源。據估計,世界風能資源高達每年53萬億度,而預計世界電力需求在2020年時為25.578萬億度,可見,全球風能是整個世界預期電力需求的兩倍。
2002年底,世界總計風電裝機容量為3200萬千瓦,預計2003~2008年間,風電裝機年增長25%,從2009年開始,增長率開始下降,但裝機量仍在不斷增加。預計到2020年,風電裝機容量會達到12.31億千瓦,年發電量相當于預期的屆時世界電力需求的12%。到那時,風電會朝著滿足世界20%電力需求的方向發展,相當于今天的水電。
風電機組僅需運行3-4個月,便可“償還”因生產、安裝和維修風電機組而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的影響。以上述到2020年世界電力12%來自風電的假設為基礎,到2020年風電累計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達109億噸。
2002年,先進的風電機組在最佳情況下運行的每千瓦裝機成本約為823歐元,每度電的成本為4.04歐分;預計到2020年,裝機成本會降到每千瓦497歐元,每度電的成本為2.34歐分。
而根據2003年1月出版的《風電月刊》,以目前的電價衡量,發電成本最低的風電場完全可以與化石燃料電廠競爭。考慮到風電具有較低容量系數的特點,要使風電發出同樣電量,必須比化石燃料電廠多出2-2.5倍的裝機容量,所以風電初始投資額比較高,但其運行和維護成本非常低,因為它在運行期間不需要支付燃料成本。
(李虎軍)(以上資料均摘自歐洲風能協會、國際綠色和平組織編著的《風力12:關于2020年風電達到世界電力總量12%的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