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凱利泰[0.17% 資金 研報]、華銳風電[-0.36% 資金 研報]相繼發布董事長的辭職公告;更早之前,金風科技[0.00% 資金 研報]曾掀起十多位高管的離職潮。
這一個個看似獨立的核心高管的離職事件,背后卻有相似之處——實際控制人缺位。某投行高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正處于創業期和發展期的中小企業來說,實際控制人的存在十分重要,因為這直接關系管理層的穩定。
凱利泰、華銳風電董事長離職
2011年虛增利潤1.6億元一事曝光后,華銳風電(601558,收盤價5.60元)3月12日突發人事地震,帶領公司上市、曾被評為全國勞模的韓俊良宣布辭去董事長職務。對于韓的辭職,公司僅稱“個人原因”。
3月8日凱利泰(300326,收盤價47.21元)也發布了董事長兼技術總監辭職的公告,這距離公司發布2012年年報僅兩天。公司董秘丁魁此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韓壽彭辭職是其個人決定,公司核心技術及資源不會只掌握在一個人手中,因此其對公司生產經營沒有影響。對于市場關注度較高的股權分散問題,丁魁則表示,無實際控制人意味著幾位股東的利益共同,公司的決策也不會一家獨大。
這兩個看似獨立的個例,相似之處在于兩家公司實際控制人的缺位。
某資深投行人士向記者表示,較常見的無實際控制人的上市公司大致可分兩種:第一種是股權結構非常分散,這在成熟市場的大公司中十分普遍,例如IBM、可口可樂股權結構相當分散,公司治理結構規范,股權分散并不影響其投資價值,A股市場的萬科A[-1.11% 資金 研報](000002,收盤價10.80元)也是其中代表。
另外一種是股權結構并不分散,但單一股東并不能控制公司的股東大會、董事會或對公司的重大決議造成影響,比如2005年的阿里巴巴,因雅虎的入股及軟銀的存在,導致股權結構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并為之后的股權紛爭埋下種子。
成長階段不同 影響不同
長城證券并購部總經理尹中余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在A股IPO審核上,股權結構雖不是硬性指標,但若股權結構過于分散、無實際控制人,則易引起發審委對公司控制權是否穩定以至于未來發展前景的擔憂。就規模較小的公司而言,股權分散且無實際控制人,管理層面容易動蕩,投資風險也更大。如凱利泰在招股說明書中提示,因股權結構相對分散,如控制權發生變動,可能對公司的人員管理、業務發展和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又如實際控制人缺位的金風科技(002202,收盤價5.73元),從2009年下半年至今,包括大批元老和職業經理人在內的十多位高管相繼離職或崗位變動。其中前總裁郭健,其在公司工作超過25年,最終選擇辭去總裁職務,令人扼腕。此前媒體曾報道,金風科技高管出走主要源于內部治理問題,與行業危機卻關系不大。
某投行高管向記者表示,對正處于創業期和發展期的中小企業來說,如果不存在實際控制人,管理層的穩定對于公司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逾40家公司無實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