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南縣西邊30多公里,頗為壯觀的風電場出現在眼前。
這是大唐吉林風力發電公司2005年投資9億建成的洮南風電場。全場占地面積42平方公里,總裝機10萬千瓦,共有91根立柱的風葉在發電。
但電場負責人卻壓力頗大。原因是,當前發電量只是高峰時期的十分之一,即1萬千瓦。
通榆縣也是同樣狀況。在通榆縣同發鄉,當地除通榆龍源風電場外,國電旗下多家國內能源巨頭均有投資,但很多風機處于檢修狀態,并未發電。
洮南和通榆是吉林省白城市下屬的兩個縣,位于吉林、黑龍江、內蒙古三省區交界的中心地帶,因風力資源豐富,國 家能源局將這一區域和內蒙古東部赤峰,通遼等地,定位為8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
“現在不是不能發,而是地方沒有能力消化這些電力。”洮南風電場負責人之一蘭國峰告訴記者。
而隨著風電發電的閑置,風電場巨額的投資可能難以收回。
棄電普遍
走進洮南風電場近處,只聽見呼呼的聲音,仿佛老虎的低吼。而每一次低吼,則意味著巨大的轉葉完成了一次發電。
這個風電場每秒啟動風力可以達到三四米,高的可以達到6.7米。2011年洮南風電裝機總量、并網發電總量分別達到65萬千瓦、60萬千瓦,均位居吉林全省首位。
往年的春季,該電場發電豐厚,今年卻非常慘淡。
“今年春季發電能力很低,甚至直接停止發電。”蘭國峰說。
根記者了解,洮南風電場在2005年投產,此后幾年當地經濟發展快,電力得以大力消化。上述裝機10萬千瓦的風電,在 2008、2009兩年均滿負荷運行,年發電量達2億度。
2010年以來,由于經濟放慢,發電開始減少,如2010年只輸出了1.8億度,2011年則輸出了1.5億度。2012年上半年也非常少,只有6000萬度。
“現在運行非常不理想,很多電被白白放棄,也不能儲存。”蘭國峰感到非常可惜。
這樣的情形在全國均比較普遍。2011年,東北、西北、華北“三北”地區并網風電3952萬千瓦,當年發電量635.37億千瓦時,但三地風電棄電比例達到13%-19%。其中黑龍江、吉林棄電14%以上,分別約7.44億度、6.96億度。
而這樣的結果是,風電場巨額投資可能難以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