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應用性挑戰,需要政府引導和鼓勵電力企業在適用的領域試用儲能技術,同時引導各類資金與商業資本相結合,支持技術研發并分享其成果。此外,政府可考慮建立獨立于用戶、技術開發商、商業資本之外的第三方技術評價機構,規范產業發展秩序。
俞振華說,法規政策性挑戰主要來自兩點:其一,現有電力體系無法反映發電和輸配電的真實成本,導致儲能的綜合效益難以計算。此外,在特定的應用場合,儲能自身還沒有找到衡量具體應用價值的方法和標準。其二,發電、輸配電、用電都是儲能技術的潛在客戶,政策究竟支持誰是個復雜的問題。
“在政策機制上,”俞振華建議,“要充分考慮多種產權模式下的儲能商業方案,盡快建立儲能效益的經濟模型和評價體系,制定儲能調峰、調頻能力價格補貼標準,確立清潔能源配套儲能裝置的價格機制。”
對比國外儲能行業發展狀況,中國的確到了要迎頭趕上的時候。在中國,儲能還只是沉睡的發展潛力,讓它醒來僅有儲能行業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
“不會把風能、太陽能和電池工業讓給中國和德國。”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12 年國情咨文中的這句話,其用意恐怕不只是為了他的總統選舉。儲能也是一個國家的布局和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