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電力的人恐怕沒有誰不相信有一種技術是電力變革最直接的推動力,可真要參與到這場有關未來的商業化事件中,你就得有足夠的忍耐力和持久力,否則你就點不亮黑暗中的光明。這,就是儲能。

現在真的很難說,中國大容量儲能產品開發者是跨入了“天堂”的門檻,還是走進了“地獄”的大門。因為,不同的進入者其感受不盡相同。但有一點可以明確,中國儲能行業的從業者還沒有誰能夠贏利,并先于競爭對手看見這一產業的黎明。但這并不影響儲能領域的一些創業者激情澎湃地向投資者展現這個行業廣闊的藍海前景。有文獻預測,“到2020 年,全球儲能產業的價值規模將達到4821.6 億美元,中國儲能產業價值規模將達到2361.6 億美元。”而這種預測是不是靠譜,10 年以后才能有眉目。
比這種預測更顯而易見的是,“儲能是下一個能產生施正榮的產業”。施正榮,一個地球人都知道的光伏傳奇,他的光環來自于尚德創造的資本神話。2005 年12 月,尚德在紐交所上市,施正榮也一躍而為當年的“中國首富”。
因其所在的儲能行業,俞振華創建的普能世紀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普能)曾被視為“下一個尚德”。直到2011 年10 月,普能還沒能成為一個贏利的企業,但通過國能電力集團(以下簡稱國能)的股權收購,普能這家釩電池企業終于能夠跨入電力系統的門檻,可以通過了解中國電力行業的需求開發儲能產品了。
儲能被認為是現有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五大電力環節之外生長出來的一個新產業,從理論上看它可以滿足不同電力環節的不同需求。也正因此,有眼光的人看到了儲能市場的空缺,但在目前的中國電力市場,儲能市場的空缺只不過是很小的縫隙而已,除非政府用政策機制給它一個有力的支點。
一位對中國儲能產業發展環境做過深度調研的資深專家告訴記者:“目前,由于電力市場的過度壟斷,儲能技術的生長還缺乏肥沃的土壤,盡管電力專家們沒有誰不承認儲能的介入會催生一場電力革命。”顯然,如果缺乏發展新能源技術的能源體制支持,儲能還不得不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