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在海外市場上,或將出現諸多重慶造“大風車”的身影。繼兩臺風電機組在美國愛荷華州成功試運行后,中船重工(重慶)海裝風電公司又將眼光鎖定東歐市場。昨日來自市國資委的消息稱,近日,中船重工(重慶)海裝風電公司與重慶對外經貿(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擬設立合資公司,“抱團”開發海外風電項目。
擬收購東歐舊風電場
記者從中船重工(重慶)海裝風電公司(后簡稱海裝風電)了解到,合資公司擬投資的海外風電場位于東歐某國,項目總投資超過4億歐元,裝機總容量預計可達285兆瓦。建成后,將是海裝風電迄今上馬的規模最大的風電項目。
“在東歐的項目,我們計劃通過收購等方式完成,目前項目還處于前期籌備階段。”海裝風電一不愿透露姓名的負責人表示,東歐風電資源豐富,合資公司計劃首先對一老風電場進行收購,之后再進行全方位改造。據悉,海裝風電將負責提供該項目所需設備,以及風電場建成后的運行維護;重慶對外經貿集團則將負責項目工程建設、設備出口代理等。
根據海裝風電官方網站披露的信息,國家開發銀行重慶分行將為項目提供資金和服務方面的支持。此前,海裝風電、重慶對外經貿(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開發銀行重慶分行三方已共同簽署了銀企合作框架協議。
海裝風電早已“出海”
除了東歐,海裝風電在海外市場上的“觸角”已延伸到美國等地。今年4月,海裝風電的兩臺風力發電機組,在美國愛荷華州舉行并網儀式。
來自海裝風電的消息稱,年內,該公司將在美國底特律完成北美公司的登記注冊,北美公司將成為其運作美國、加拿大風電項目的海外平臺,負責尋找項目、洽談合作。
早在2009年,海裝風電高層就曾告訴本報記者,為加速搶占市場,該公司將進軍美洲、非洲市場,并在當年啟動了國際市場布局和調研。該高層還表示,與同等功率的國際產品相比,重慶造風機的價格要便宜20%~30%,非常具有競爭力。
中國企業海外尋突破
昨日,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王衛權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截至2011年年底,我國的風電總裝機容量達6200萬千瓦,居全球第一。但我國生產風電機組零部件制造的企業較多,生產整機的企業較少。“伴隨國家對風電發展的宏觀調控,風電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王衛權表示,由于行業整體產能過剩、利潤下降等因素,去年國內風電行業漸漸陷入低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