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產業發展非常快,技術含量非常高,國外又想把你壓在下頭,因此我們更需要核心技術。如果沒有創造性往前走的理念,就只能延續過去走低端的老路。不要因為是新興產業,我們與世界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就能夠獲得跨越式發展。如果質量不行、技術不行,高端產業不可能真正變得高端。
如何避免高端產業低端制造?完全依靠市場力量不行,因為市場什么來錢快就怎么來。面臨新一輪競爭,應考慮市場與國家意志相結合,集中精力花大力氣抓住新能源產業的幾個關鍵點進行突破,才能從根本上避免高端產業低端制造,重復低附加值代工的老路。
不宜集全國之力追求新能源規模,更不要搶什么世界第一
記者:目前國家對新能源采取補貼方式推廣,這種模式能否持續?您有何建議?
倪維斗: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初期是不盈利的,因此需要國家大力支持,但國家的錢要用得恰到好處,要算好經濟賬。在新技術發展路線并不明朗的情況下,不宜采取集全國之力大發展的模式追求新能源規模,更不要搶什么世界第一,應講求效益。
發展新能源需要全新思維,不是原料是可再生就是真正的可再生能源,必須從可再生能源的全生命周期的效率、環境、經濟及全產業鏈,全利益鏈進行認真分析。在全產業鏈方面,相關部門必須考慮可再生能源所使用原料的加工、運輸、轉換、能量輸送以及建設轉換場地、輸送通道、人工等各種成本和能源消費。
可再生能源要大規模發展,還要作利益相關者的分析。一個產業,從上游來說,有哪些人受益,下游又有哪些人受益,只有真正讓相關者受益,才可能推動產業發展,讓人們真正接受它。如果產業鏈和利益鏈不理順,能源產業發展會受到阻礙。以風電為例,風機制造商,在整個利益鏈中是最大的受益者。但目前國家對風電的補貼都是給發電企業的,沒有電網的份額,但接入風電需要配套設施,如備用電源、控制設備等,電網不分享利潤,是否會積極參與?
因此,新能源發展,本是好事情,但既要算細賬,又要算總賬,抓住一些關鍵點。相關部門在制定可再生能源規劃、相關企業在發展可再生能源時也應更加理性、慎重。(記者 羅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