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施鵬飛
如今,海上風電已成為歐洲各國風電開發的主要方向。但截至目前,我國已完成并網發電的,只有上海東海大橋近海風電場與江蘇如東潮間帶風電場兩個實驗性項目,大規模開發尚未啟動。那么中國是否可以大規模地發展海上風電?現在海上風電發展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
與此同時,從4月1日起《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開始實施。依據法律,中國將設立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實行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全額保障性收購,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構筑“綠色通道”,如今此法實施已經滿二月,實施效果如何,仍存在哪些問題亟需解決?
針對以上問題,本刊記者專訪了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施鵬飛。
海上風電成本居高不下
《電氣中國》:最近一段時間,隨著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的推進,海上風電備受關注,它能否成為風電發展的主力軍?
施鵬飛:應該說,目前我國海上風電處于起步階段,雖然發展趨勢毋庸置疑,但目前海上風電還很難大規模地發展。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海上風電的成本較高。根據預測,目前海上風電的上網電價大約在1.2~1.5元/千瓦時之間,這相當于火電的3倍,如若成本降不下來很難市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