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全球競爭已經從傳統領域轉向了包括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科技等新經濟領域,這是人類經濟的戰略轉型和“轉場”。能源互聯網是信息科技、新材料、新能源技術的集合體,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牽涉全局、影響深遠。
自去年以來,工業4.0概念席卷全國,能源互聯網也跟隨火爆。隨著國家提出“互聯網+”戰略,能源互聯網逐漸成為主流思路和公認的“風口”。構建能源互聯網不僅是能源技術的革新,也是一次能源生產、消費以及政策體制改革,更是對人類社會生活方式的一次根本性革命。當前我國正處在能源革命的關鍵時期,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關乎發展與民生,要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能“以及”互聯網的概念,預示著我國能源行業發展將要進入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
9月22日,由新華網主辦的2015第五屆能源高層對話在北京隆重舉行。其中在,“互聯網+能源”“風口”的思維與變革的對話中,華銳風電研發部負責人華青松在該環節對話中表示,華銳風電在2005年響應國家號召,從國外引進技術。從2005年到2015年,我們的風電裝機產品從1.5兆瓦達到6兆瓦,有1萬臺風機在網運行。
據華青松介紹,能源行業非常關心成本,中國的布電成本在4000塊錢左右。華銳風電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產品目標就是可靠性,海上風電產品要追求可靠性。假如產品經常出問題,會給發電帶來一系列問題。
當前,華銳風電制定了新的智慧能源戰略,主要做兩方面的工作,一個是智慧風機,降低風機成本、提高可靠性。另一個是智慧電網的概念,怎么做到每一臺風機的自動化運轉。
華青松認為,怎么將風機裝備和能源互聯網聯系起來,做到智能化連接。這也是裝備制作業想做的重要工作。華銳風電作為裝備制造業,始終追求的是技術的精益求精。華青松針對當前比較熱門的能源互聯網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德國的裝備制作業經過多年發展,已經非常發達,他們提出借助于網絡將德國的優勢資源整合起來,發揮更大的經濟效能,獲得更大的效益。從中國目前的情況來看,無論是工業4.0和能源互聯網,最根本的是做好裝備制作,比如火力發電廠的設備到底行不行。只有裝備制造真正達到要求,達到很高的技術水平,在此之上才能實現能源互聯網。能源互聯網最主要的問題是大數據怎么獲得,必須要做到數據共享。
另據華青松透露,作為風力發電機組的制造商,華銳風電會重新回到行業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