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錫培:現在這種經濟形勢是我們始料未及的。但是回想起來,美國也好、國內也好,之前經濟出現問題的征兆還是比較多,只不過作為我們,缺乏很多宏觀數據,也缺乏系統研究,也沒有更多地去重視,以至于現在使得很多企業措手不及。事實上現在經濟危機的嚴重程度已經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有很多數據可以佐證,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明顯放緩,有的嚴重下滑。
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越來越容易受到外部的影響。盡管我們也有自己的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但是這種自我需求還是很難滿足老百姓的期望和企業發展的要求。我們覺得全球經濟和中國經濟遭遇的困境和難題,需要的是各個政府的最高決策者的非常智慧,需要他們協同、聯手,在很多領域采取一致政策,營造振興經濟、穩定社會的良好法制和政策環境,營造企業家創業、創大業、創好業的信心,這是政府的責任。
作為企業來講,無論如何,它也要順應潮流,不能逆勢而為。因為大環境是無法改變的,它只能在大環境中,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路徑。
《長江》:當前嚴峻的經濟形勢對遠東和其周邊的電纜產業集群有何影響?
蔣錫培:當下的經濟形勢對很多企業都形成影響,只是影響程度不同而已。
具體表現就是市場的需求趨減,另外,資金明顯趨緊,不是說銀行不給貸款,像我們這樣的公司,銀行巴不得給貸款,不貸給好企業貸給哪個?作為信用好的、有發展前景的,又有規模的公司,它肯定會貸款給你。但問題的關鍵是,前面的供應商、后面的客戶,很多都吃緊了,它們明顯感覺到壓力,不可能對你沒有影響。
第三個表現是產品價格暴跌,10月份的價格和9月份相比,跌了40%,到12月份跌了60%,在這樣的價格暴跌的情況下,銷售收入要和以前保持一致,就很難了。我銷售了同樣多產品,原來可以賣一個億,現在只能賣4000萬了,你的利潤不就下降了嗎?
還有,有些合作伙伴停產,或者因為還不起貸款倒閉了。中小企業倒閉潮,有些是因為企業本身規模不大,管理不到位等因素,經不起市場的競爭,但還有很多企業是大環境的犧牲品。比如外向型企業,怎么經得起3年當中匯率漲了百分之三四十呢;它怎么經得起取消出口退稅呢?除了部分利潤高一點的能吃得消以外,絕大部分企業是吃不消前面匯率、利率和后面稅率的變化。還有就是《勞動法》,好不容易從1978年改革開放到今天,初步打破了一部分人的鐵飯碗——還不是全部勞動者,馬上法律上給了所有人一個金飯碗,還打不破的。如果引發大量的勞動者與管理層及股東之間的矛盾和對立,這個事情就麻煩了,引發群眾斗企業家了。有企業家抗議,沒有功勞僅有罪過了,這個問題就大了。所以企業家的信心不光是遭受市場大環境的壓力,還有法規和輿論的壓力。這還不是金融危機帶來的問題,金融危機是一個方面,相關的政策法規,引發了深層次的障礙和矛盾也是一個方面。
《長江》:這個時候最能考驗企業家哪方面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