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要和銀行處理好關系,跟供應商的關系也要處理好。某種程度上講,銀行是我的客戶,供應商是我的客戶,最終的消費者也是我的客戶,這些關系都要處理好。
第六,要練好內功,比如說制度層面是不是需要完善、業務流程是不是要重組,管理是不是要加強,比如財務管理、品質管理、營銷管理,等等。
《長江》:遠東在電纜行業已經處于領先位置,卻沒有聽到要并購同行企業,對此您有什么特殊的考慮嗎?
蔣錫培:其實并購也是我們一直在考慮的,也曾經談過多家,但都因為沒有充分的互補優勢而放棄了。我們希望彼此的優勢可以互補,而不是簡單的資產疊加。比如某一個地區,這個市場我沒有,對方有;比如某個技術產品,我現在沒有,但是對方有,我就可以考慮并購。只要符合這樣的條件,我們會走出這一步。
《長江》:怎么看目前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
蔣錫培:現在國家出臺的一些產業振興計劃,我覺得還是比較全面的,操作性也還比較強。但是作為企業來講,關鍵還是要靠自己,因為這些政策對于所有的企業都是一樣的。關鍵是看企業自身如何把握好這些機會。現在我們這個行業的產能大量過剩,而且還有新的投資者不斷進入。如果再不從宏觀上去把握,不從資源合理利用這個角度去把握的話,實際上是資源大大的浪費。
不過國家出臺的一些政策肯定是立竿見影的,比如稅收政策,它可以馬上降低企業的銷售價格,讓公司去贏得市場。另外還有一些鼓勵創新的政策,雖然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看到效果,但也很重要。
《長江》:你會考慮通過減薪、裁員這樣一些壓縮人力成本的途徑來降低成本嗎?
蔣錫培:人力的成本當然是一個很多企業面臨困境的一個原因,但它不是主要的。如果你有足夠的生產訂單,非但不會裁人,肯定還要招人。然后,如果要使員工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工資和福利待遇是激勵的最重要因素。
《長江》:對你而言,覺得當下最大的不確定性來自哪里?
蔣錫培:就外部來講,最大的不確定性是全球的經濟發展趨勢很難估計,特別是我們對美國、歐洲一些國家的內部金融體系以及整個經濟狀況還不是太了解,信息不對稱,不知道還會發生什么情況,會對中國產生多大的影響,這是最大的不確定。
但無論外部確定或不確定,企業內部一定是把“市場”作為企業的生存之本,企業的產品要能夠贏得客戶的認同,要有充分的競爭優勢。外部是千變萬化的,內部卻一定要把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