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建筑節能。國家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全面推進建筑節能。建立健全綠色建筑標準,推行綠色建筑評級與標識。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實行公共建筑能耗限額和能效公示制度,建立建筑使用全壽命周期管理制度,嚴格建筑拆除管理。制定和實施公共機構節能規劃,加強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建設。推進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建筑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實施“節能暖房”工程,改造供熱老舊管網,實行供熱計量收費和能耗定額管理。
——推進交通節能。全面推行公交優先發展戰略,積極推進城際軌道交通建設,合理引導綠色出行。實施世界先進水平的汽車燃料油耗量標準,推廣應用節能環保型交通工具。加速淘汰老舊汽車、機車、船舶。優化交通運輸結構,大力發展綠色物流。提高鐵路電氣化比重,開展機場、碼頭、車站節能改造。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研發與應用,科學規劃和建設加氣、充電等配套設施。
——倡導全民節能。加大節能教育與宣傳,鼓勵引導城鄉居民形成綠色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增強全民節約意識。嚴格執行公共機構節能標準和規范,發揮政府機關示范帶頭作用。動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積極開展小區、學校、政府機關、軍營和企業的節能行動,努力建立全社會節能的長效機制。推廣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推進節能型住宅建設。
四、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推進能源多元清潔發展、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戰略舉措,也是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中國堅定不移地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到“十二五”末,非化石能源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11.4%,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達到30%。
——積極發展水電。中國水能資源蘊藏豐富,技術可開發量5.42億千瓦,居世界第一。按發電量計算,中國目前的水電開發程度不到30%,仍有較大的開發潛力。實現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的目標,一半以上需要依靠水電來完成。在做好生態環境保護、移民安置的前提下,中國將積極發展水電,把水電開發與促進當地就業和經濟發展結合起來,切實做到“開發一方資源,發展一方經濟,改善一方環境,造福一方百姓”。完善水電移民安置政策,健全利益共享機制。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環境影響評價,嚴格落實已建水電站的生態保護措施,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生態環境效益。做好水電開發流域規劃,加快重點流域大型水電站建設,因地制宜開發中小河流水能資源,科學規劃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到2015年,中國水電裝機容量將達到2.9億千瓦。
——安全高效發展核電。核電是一種清潔、高效、優質的現代能源。發展核電對優化能源結構、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目前中國核電發電量僅占總發電量的1.8%,遠遠低于14%的世界平均水平。核安全是核電發展的生命線。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后,中國對境內核電廠開展了全面、嚴格的綜合安全檢查。檢查結果表明,中國核電安全是有保障的,在運核電機組20年來從未發生過2級及以上核安全事件(事故),主要運行參數好于世界平均值,部分指標進入國際先進行列或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繼續堅持科學理性的核安全理念,把“安全第一”的原則嚴格落實到核電規劃、選址、研發、設計、建造、運營、退役等全過程。制定和完善核電法規體系。健全和優化核電安全管理機制,從嚴設置準入門檻,落實安全主體責任。完善核電監管體系,加強在建及運行核電廠的安全監督檢查和輻射環境監督管理。建立健全國家核事故應急機制,提高應急能力。加大核電科技創新投入,推廣應用先進核電技術,提高核電裝備水平,重視核電人才培養。到2015年,中國運行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4000萬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