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近年我國雷暴活動趨勢
近年來受全球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全球范圍雷暴活動水平呈逐年上升趨勢。直接反映雷暴活動的幾個個參量:雷暴日和雷擊密度還有雷暴時都被大眾所關心。在我國,雷暴活動也是跟隨全球變化的,總體上雷暴活動越來越強,按照中國氣象局公布的相關資料表明,全國雷暴日每一年都有變化,有增有減;但這并不能說明雷暴活動在減弱,只是說明不能再單純的用雷暴日來判斷雷暴活動的水平了。在IEC 62305 和GB 50057 的最新修改稿中都分別對雷擊密度和雷擊密度與雷暴日的計算做出了調整,從標準的變化也可以看出,雷擊密度逐漸的被重視,采用雷擊密度或者雷暴時將能夠更為準確的表示雷暴活動水平。表1 中顯示了我國主要風區的雷暴日和雷擊密度,表1 的雷擊密度的計算就是參考最新的標準規定計算的,那么怎樣來說明我國的雷暴活動正在增加呢?圖3-6【5】顯示了我國2004-2007 年四年間的雷擊密度活動變化。

圖 3 2004年雷擊密度分布圖

圖 4 2005 年雷擊密度分布圖

圖 5 2006 年雷擊密度分布圖

圖 6 2007 年雷擊密度分布圖
從四張雷擊密度分布圖中不難發現,雖然雷暴活動的主要活動區域變化不大,但是單位區域的雷擊密度活動變化還是非常大的。2004 年采用的大尺度觀測結果表明,雷擊密度最高的地區是福建、安徽、湖南、湖北、東部沿海地區、華中部分地區還有內陸山脈地區,到了2007 年采用了標準的雷擊密度觀測單位后雷擊密度的高發區域發生了較大變化:河南、江蘇、廣東、廣西、云南、四川及華北、東北北部城市都成了雷擊密度較高的地區。圖7 顯示了自1998 年以來截至到2004 年的不完全統計數據,我國雷電災害數量呈上升趨勢。雷電災害的平均增長率達到73.8%【6】。不同行業中,電力系統的雷擊災害占總量的24.7%【6】, 但不包括風電行業的雷擊數據。在國內風電場受雷電影響最高的是海南某風電場,其葉片的損壞率達到5.56 片/百片•年【7】。這表明每33 臺機組一年中有5 片葉片因雷擊損壞,而由雷擊造成的潛在損壞并沒有在統計范圍內,如果把直接損壞與潛在損壞合并統計,損壞率應高于這個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