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映客“賣身”宣亞國際的消息在創投圈刷屏。
5月9日晚間,宣亞國際發布公告稱,將收購直播平臺映客至少50%的股權,本次交易方式初步確定為全部采用現金的方式購買標的公司的股權。宣亞國際還在公告中稱,公司股票自2017年5月11日開市起繼續停牌,繼續停牌的時間預計不超過1個月。
其實在今年4月份,映客就傳出被A股上市公司“宣亞國際”收購,還有傳言稱映客在尋求新的資本介入,正與BAT中的某家接觸。不過想到其70億的高額估值,眾人皆猜測找到合適的“接盤俠”并非易事。
但上市時間還不足三個月的宣亞國際真的是映客的“良配”嗎?這次“曲線上市”能讓映客絕處逢生嗎?
金主難覓
映客的表現一直可圈可點。
2015年映客上線后就獲得了多米音樂500萬元天使投資;2015年11月,映客再次獲得賽富基金領投,金沙江創投、紫輝創投跟投的數千萬元的A輪投資;2016年1月,獲得昆侖萬維領投的8000萬人民幣A+輪投資;同年9月,獲得光信資本領投的2.1億元Pre-B輪融資。
迅猛的融資速度幫助映客快速砸開了市場大門,長期蟬聯直播APP榜單冠軍。同時,映客也是直播行業內少見的綜合型選手,從活躍用戶規模、活躍率以及產品的使用黏性來看,映客都處在線直播行業的第一梯隊。
真正讓映客名聲大噪的是去年9月的一次股權轉讓交易。
2016年9月,昆侖萬維全資子公司昆諾贏展擬將持有的映客3%股權轉讓給嘉興光信。根據公告顯示的信息,映客在此期間完成了多輪融資,昆侖萬維股份由原來的18%稀釋到了13.23%,本次出售3%股份后,昆侖萬維套現2.1億元。根據這個數據計算,當時映客的估值已經達到70億元人民幣。但這份公告還顯示,2015年映客總收入為3048.36萬元,凈利潤只有167.28萬元。
在繁榮表面背后,在線直播行業已經走向下半場,隨著大批直播平臺經過燒錢清場后被迫退出舞臺,單打獨斗的映客劣勢也已經明顯。
經過2015年在線直播興起,2016年的爆發式增長,進入2017年,在線直播業版圖已經涇渭分明。
騰訊旗下已囊括龍珠、斗魚、NOW直播、騰訊直播、企鵝直播、QQ空間直播等近十家直播平臺;阿里通過優酷土豆延伸了泛娛樂領域直播,投資了來瘋直播、火貓直播;花椒直播有360和周鴻祎做靠山,一直播和微博互相綁定......而映客背后的賽富基金、金沙江創投、紫輝創投等多為創投資金。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方面,對LP負責的映客投資人需要找到“接盤俠”,上市或被收購是既定的命運。另一方面,直播行業整體自我供血能力較差,既不能扔掉資本的拐杖,又沒有穩定的金主做強力后盾,映客時刻都可能面臨資金鏈短缺的問題。
今天,映客成了被命運眷顧的那一個。估值70億,盈利僅百萬,接盤映客是一筆劃算的買賣嗎?
抱團做大,志在攻克直播廣告市場?
進入2017年以來,直播行業罕見資本動作,從業者和投資人的進入更加冷靜和審慎,隨著大批直播平臺“團滅”,整個行業正式進入洗牌期。據《2017中國直播行業生態報告》,還剩下的直播平臺數量或已低于100家。
雖然處于第一梯隊,但映客最近的日子并不好過。
根據獵豹智庫的2017一季度中國直播類APP排行榜顯示,映客已經從第一名跌至第四名。在虎牙直播、YY直播和斗魚之后。而在五天前晚間,映客被曝遭App Store突然下架,第二天才重新上架,映客創始人解釋為技術問題。
同時,整個直播業仍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監管加緊、內容同質化、刷單、燒錢、用戶留存日漸困難、盈利遙遙無期……
直播紅利期已過,行業痛點依然如鯁在喉,擺在映客面前的問題愈加棘手。從目前映客選擇宣亞國際的結果來看,奉佑生是決心攻克直播廣告市場這塊增長點。
映客創始人奉佑生曾公開表示廣告市場是直播平臺未來非常大的增長點。“直播平臺免費觀看并根據意愿打賞的模式其實是個初級形態,現在的電視廣告的市場份額有1000多億,但映客的直播廣告才剛剛開始。”
而宣亞國際主營業務正是整合營銷傳播服務,具體包括常年顧問服務、項目服務兩類。如此看來,映客與宣亞國際的合作似乎是水到渠成。
事實上,早在今年3月29日,宣亞國際就與映客運營公司北京蜜萊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了合資公司,著力開發適合于直播平臺的各類廣告業務模式,并對接各類潛在廣告主,進行商業化推廣運營等事宜達成戰略合作協議。
但這次“賣身”同時也面臨著極大的風險。
根據此公告,映客估值已達70億元,而停牌前,宣亞國際市值為72億元。也就是說,宣亞國際幾乎要“抽筋斷骨”才能拿下映客,并極易陷入資金規模的困境。
對映客而言,雖然雙方的合作前提是各取所需,但這次“合體”的前景目前看來還不夠明朗。面臨騰訊系和阿里系的層層圍剿,映客能重新奪回直播第一把交椅的位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