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中國是蘋果的“神奇市場”,貢獻了一倍的高增長,但是時至今日,中國市場已經跌落到了第三名,收入不及蘋果美洲區、歐洲區。
蘋果公司今天發布了2017財年第二財季業績。報告顯示,蘋果公司第二財季凈營收為528.96億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505.57億美元;凈利潤為110.2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05.16億美元增長5%。
蘋果公司第二財季每股收益超出華爾街分析師預期,但營收略微不及預期,且iPhone銷售量和第三財季營收展望也均遜于預期,導致其盤后股價下跌近2%。
出貨量同比下滑1% 未達市場預期
隨著蘋果將在今年年底對iPhone進行重大升級,投資人信心一直在不斷上升。不過考慮到三星電子、LG電子等競爭對手已發布了全新的高端智能手機,意味著蘋果需要提供符合甚至是超出消費者期望的設備。不過蘋果財報顯示,該公司第二財季共售出5076.3萬部iPhone,比上一財季的7829.0萬部下滑35%,比去年同期的5119.3萬部下滑1%;iPhone營收為332.49億美元,比上一財季的543.78億美元下滑39%,比去年同期的328.57億美元增長1%。
蘋果iPhone第二財季銷量未達市場預期。彭博社的統計數據顯示,市場分析師此前平均預計,iPhone第二財季出貨量為5140萬部。iPhone第二財季平均銷售價格為655美元,同樣低于市場預期的666美元。
財報顯示,在截至2017年4月1日的第二財季,蘋果凈利潤為110.2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每股攤薄收益2.10美元,好于去年同期。2016財年第二財季,蘋果的凈利潤為105.16億美元,每股攤薄收益1.90美元。蘋果第二財季運營利潤為140.97億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39.87億美元;營收位528.9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05.57億美元增長5%。蘋果第二財季每股收益超出市場預期,但營收不及華爾街分析師此前預期。湯森路透調查顯示,分析師此前預計蘋果第二財季每股收益為2.02美元,營收為529.7億美元。
蘋果同時還預計,公司第三財季營收為435億美元至455億美元,同樣低于市場平均預計的457億美元。
大中華區是全球唯一下滑市場
在蘋果財報中可以看到,一季度蘋果中國區收入同比大跌了14%,跌幅高于去年四季度的12%。相比去年四季度,蘋果在中國的收入暴跌了34%。數據顯示,蘋果在華一季度收入實現了107億美元。
蘋果公司第二財季美洲部門營收為211.5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90.96億美元增長11%;
歐洲部門營收為127.3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15.35億美元增長10%;
大中華區營收為107.2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4.86億美元下滑14%;
日本部門營收為44.8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2.81億美元增長5%;
亞太其他地區營收為37.9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1.59億美元增長20%。
曾幾何時,中國是蘋果的“神奇市場”,貢獻了一倍的高增長,但是時至今日,中國市場已經跌落到了第三名,收入不及蘋果美洲區、歐洲區。
在財報中,蘋果列出了五大地理板塊的收入,分別是美洲、歐洲、中國、日本和其他亞太地區,在第一季度,中國市場是蘋果全球唯一下跌的區域。
去年,蘋果在中國市場曾經出現三成的大幅暴跌,不過這種斷崖式下滑已經暫時企穩。
蘋果在華業務收入的大跌,在預料當中。在最重要的智能手機市場,蘋果依然在損失份額,而中國廠商在激烈競爭中,繼續擴大了市場份額。
之前市場機構Kantar的數據顯示,在過去幾個月中,iOS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跌到了13.2%,安卓系統份額攀升到了86.4%。在中國手機市場,銷售格局出現重大變化,廣東省的OPPO和vivo依靠著鋪天蓋地的實體零售店,獲得了將近一倍的高增長,這樣的增速自然以蠶食蘋果份額為代價。
另外據業內人士分析,中國手機市場出現了消費升級,國產手機開始向中高端邁進,硬件配置、軟件功能進一步完善,價格普遍進入2000元以上級別,這樣的消費升級,進一步提高了國產機競爭力,蘋果面臨更大壓力。
iPhone面臨中國品牌“圍剿”
從營收情況來看,蘋果的總體銷量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長,另外,除了大中華區的營收有所下滑,其他地區的營收均為增長。
iPhone在大中華區銷量下滑,一方面源于蘋果在創新方面的乏力。過去的蘋果以創新引領行業發展而著稱,但近年來,蘋果在創新方面乏力的跡象愈加顯著,iPhone從最早面世時的顛覆行業的驚艷,到如今被調侃“科技以換殼為本”,創新能力的不足讓外界的期待值不斷下滑,而隨著競爭對手的追趕,過去由創新帶來的巨大優勢已經不再明顯。
另一方面,從全球范圍來看,iPhone的份額也在國產品牌的沖擊下不斷下降,根據IDC的報告顯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蘋果iPhone份額第一季度由去年同期的15.4%下降至14.9%;華為的份額由8.4%上升至9.8,OPPO的份額由5.8%上升至7.4%。
在中國市場方面,根據Canalys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市場智能機出貨量達1.14億臺,同比增長9%。
華為第一季度在國內出貨量達2100萬臺,市場占有率為18%居第一;
OPPO出貨量同比增長55%達到2000萬臺;
vivo以1700萬臺的出貨量占據15%的市場份額;
蘋果則排在這三家國產品牌之后,位列第4。
華為、OPPO和vivo占中國智能手機出貨總量的50%。
在“中國Top5智能機品牌”中,蘋果甚至也已排到第四的位置,國內銷量僅僅是第一名OPPO的一半。

IHS Markit公布的第一季度國內智能機銷量情況
中國市場的下滑,也讓庫克不得不開發更大的市場,印度就成了必然的選擇。考慮到印度的人口數字,蘋果目前正在大力投資印度市場。庫克稱,印度市場最近幾個月的季度營收增長保持了兩位數,這與其之前披露的過去幾個月印度市場銷售以兩位數增長一致。
但尷尬的是,蘋果在印度仍然無法擺脫中國品牌的“糾纏”。據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的印度2016年第4季度有關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的報告顯示,去年第4季度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中的前五名中,有四個品牌來自中國,分別為:vivo、小米、聯想與OPPO。
三星仍然穩居印度第一,市場份額為24%;vivo排名第2,市場份額為10%。小米則占據9%位列第3,聯想占9%,OPPO占8%位列第5。2016年第4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品牌總共占據了印度46%的市場份額。

圖片來源:觀察者網
印度《經濟時報》曾于今年1月發布文章,中國品牌的手機卻占據了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一半以上。文章援引分析人士稱,到2017年年中,中國品牌的手機在印度的市場占有率有望增至60%。
面對下滑的窘境,也許未來能拯救蘋果的,只有被寄予厚望的iPhone8了,此外,外界還預測蘋果將于今年9月推出iPhone 10周年系列產品,這也讓投資者對蘋果寄予希望。
然而,一旦iPhone新產品的創新滿足不了消費者的熱情,那你是會繼續選擇iPhone,還是安卓?
銷量下滑因為都在等iphone8?
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最近一直在不斷強調蘋果服務業務,該業務也是蘋果去年增速最快的業務。財報顯示,蘋果第二財季來自于服務的營收為70.41億美元,比上一財季的71.72億美元下滑2%,比去年同期的59.91億美元增長18%。蘋果在今年年初曾表示,該公司的目標是在2021財年讓服務業務年營收增長一倍以上,超過500億美元。
對于本次大中華區下滑的原因,庫克表示,手機銷量只是暫時下跌,可能發布的“重磅iPhone 8”市場傳聞影響了公司的手機銷量,有關未來產品的報道可能導致消費者推遲購買iPhone。除了中國內地和港澳臺地區,其實iPhone的銷售成績并不遜色。庫克說:“我們發現了一種推遲購買的行為,認為這是一些未來產品相關傳聞和報道造成的后果。但如果你看看大中華區以外市場,iPhone(銷量)增長得非常好。”
但種種跡象表明,iPhone 8要延遲上市了。至于延遲多久,目前尚不得而知。
本周日,德銀分析師在一份研究報告稱,人們急切期盼的iPhone 8可能無緣于2017年上市。德銀的這份報告主要基于ValueWalk網站上周的一篇報道。
德銀分析師在報告中稱:“有報道顯示,iPhone 8將不會在今年推出。我們在之前的報告中也提過,來自蘋果供應鏈的消息稱,核心零部件短缺和技術挑戰可能導致iPhone 8無法于今秋推出。我們認為,這篇報道(ValueWalk)進一步表明,iPhone 8的上市日期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ValueWalk上周曾援引供應鏈廠商的消息稱,蘋果今年將無法推出iPhone 8,因為蘋果今年只有iPhone 7s和iPhone 7s Plus的包裝材料訂單,而沒有iPhone 8的包裝材料訂單。
該消息稱,iPhone 7s和iPhone 7s Plus的包裝材料將于6月的最后一周抵達,意味著9月份會按期推出這兩款產品。
目前還不清楚ValueWalk這篇報道的準確性有多高,之前ValueWalk在曝光蘋果產品方面也不是特別有名。如果iPhone 8真的延遲到2018年,則對蘋果的影響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