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經銷商,先別慌!
2016-12-12
來源:《銷售與市場》雜志
瀏覽數:827
2016年快消品行業有個炙手可熱的話題,那就是B2B模式對快消品行業的顛覆。前前后后近百家平臺介入快消品供銷領域,經銷商朋友一時間風聲鶴唳,面對互聯網對現有渠道的變革,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2016年快消品行業有個炙手可熱的話題,那就是B2B模式對快消品行業的顛覆。前前后后近百家平臺介入快消品供銷領域,經銷商朋友一時間風聲鶴唳,面對互聯網對現有渠道的變革,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當然,也有一部分經銷商朋友在謀求轉型,主動擁抱互聯網,加盟平臺或者自己創立B2B平臺公司,但是絕大多數經銷商朋友的問題在于,對于這些新概念、新名詞根本不了解,有的想了解但是沒有好的途徑。
B端能替代傳統渠道嗎?
在更好地認識B端電商之前,我們先要弄清楚這場“互聯網+”的行業變革大勢,有兩個前提背景:
一是消費升級。這次的升級,不是量的升級,而是質的升級。消費總量不但沒有增長,還在向其他渠道轉移,這導致所有靠市場自然增量增長的企業,完全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市場環境。當銷量下滑,企業保利潤的時候,勢必會擠壓渠道商的利益,今年各大企業的壓貨狀態尤為明顯。
二是企業經營成本在上升。我們曾經在公眾號做過一次《經銷商生存狀態大調查》,在參與調查的2559名經銷商當中,有71.7%的經銷商表示經營費率較去年同期有所增長,但問題是有47.3%的經銷商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有64.8%的經銷商凈利潤較去年同期下滑,近七成的經銷商表示資金較去年更緊張。可以得出結論:高投入并不能換來相對等的高增長。
消費升級和經營成本上升,倒逼廠商向更高效率和更低成本的運管模式轉型。B2B對于廠商來說,只是備選方案之一。是不是最后的或者是最好的選擇,目前看來還很難講。但是社會化進步的總趨勢是不變的,不是互聯網打敗了經銷商,而是渠道的高效率模式一定會替代低效率模式。
現階段B端電商能否打破和替代傳統渠道模式要看B端的效率和成本,到底能不能比現階段的經銷商模式更有競爭力。B端平臺有一套高效率的運營體系,但是高效率不見得會有好的競爭力,因為B端平臺也是一套高成本的運營體系,所以B端電商要想發揮優勢,前提是必須有一定的流量規模,通過規模化的訂單拉平其極高的后臺成本(訂單的密度足夠高,訂單金額足夠大,物流才能做到公交化,交易的流水才能夠做供應鏈金融)。B端電商能否替代傳統渠道模式這個不好說,但是個人認為它是一個能夠幫助2000萬―1億元銷售規模的經銷商向上突破銷量和管理瓶頸的不錯的解決方案。
四種B2B平臺模式
國內的B2B平臺,經銷商可以參與進來的大概有四種模式:
第一種:加盟型供應鏈平臺。類似于掌合天下、通贏天下、網開萬物、批多多、云寶商盟、萬店易購、萬商壹站等這類加盟型平臺,由平臺提供技術和運營上的指導支持,經銷商負責市場開拓與供應鏈組織。這類型的平臺模式最多,也是經銷商參與最多的一種模式。
優勢:平臺提供技術和運營支持,使加盟商免除后臺運營的煩惱。
第二種:加盟型便利店平臺。類似于倍全、全時便利、每天惠這類平臺,與做加盟型供應鏈平臺模式較為類似,由平臺提供技術和運營上的指導支持,經銷商負責市場門店與供應鏈組織,并提供相應的增值服務。
優勢:同上,平臺提供技術和運營支持,使加盟商免除后臺運營的煩惱。
第三種:技術支持型平臺。類似于中科商軟等平臺,對經銷商提供平臺技術,經銷商自己設計模式與運營思路。
優勢:經銷商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定制平臺的功能與屬性。
第四種:加盟型物流平臺。類似于益商、唯捷城配、益嘉物流等,這類平臺嚴格意義上來說不是B2B,而是B2B的基礎設施,但物流是B2B的核心,所以統倉統配,也是經銷商較為理想的轉型模式之一。
優勢:物流是實現B2B成功運營的基礎,加盟商有豐富的運營經驗和專業的軟件技術,可以幫助經銷商快速實現物流軟硬件落地實施。
哪個級別的經銷商適合做B2B
對于轉型,筆者之前的文章也提到過,并不是所有的經銷商都適合轉型,從B2B平臺的特點來看,需要極高的交易流水才能夠平攤B2B平臺的運營成本。筆者給各個階段的經銷商是否適合做B2B做了分類:
銷售規模2000萬元以下的經銷商:銷售規模在2000萬元以下的小經銷商,從自身的資金實力和產品在當地市場的影響力來看,都不是做B2B平臺的最理想規模。國內銷售規模在2000萬元以下的經銷商,自身商貿公司的管理和運營大都不規范,也缺乏管理系統,產品和經銷商個人品牌在當地很難有較強的市場影響力。但是好在規模小,運營成本相對較低,利潤率相較于大經銷商還較為可觀。
建議:當地人口規模在100萬以上,銷售規模在2000萬元以下的經銷商,筆者不建議做B2B平臺。
當地人口規模在100萬以下,銷售規模在1000萬元以下的經銷商,筆者同樣也不建議做B2B平臺。
銷售規模2000萬―5000萬元的經銷商:中國快消品行業主流的經銷商銷售規模是2000萬―5000萬元,這個階段的經銷商,一是受到品牌和市場容量的影響,二是經銷商自身的資金、思想意識以及管理能力已經達到極限,所以在銷售增長上已經很難再有大的突破,自己的運營效率也很難通過良好的組織管理提升上來。
這個階段銷售規模的經銷商,運營成本是所有規模當中最高的,同時運營效率也是最低的,是最需要轉型和變革的經銷商。
當然,這里所講的轉型和變革,互聯網B2B平臺只是備選方案之一,對于經銷商來說,完善內部管理系統,借助工具提升運營效率,仍然是首要任務。特別是B2B平臺,投資相對較大,以單個經銷商的實力很難將平臺運營起來。
銷售規模5000萬―1億元的經銷商:銷售規模在5000萬―1億元的經銷商,自身的管理已經較為規范,運營體系也較為系統,基本突破了自身管理的瓶頸,但是可能會受到市場容量和商業機會的影響。但如果有合適的商業機會,這并不妨礙他們繼續成長和擴張。這時B2B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品牌橫向擴張方案。由于自身交易流水和品牌數量還不足以支撐一個B2B平臺的運營,這個銷售規模的經銷商,仍然需要和別的經銷商一起聯盟來啟動B2B平臺。
建議:2000萬―1億元規模的經銷商不適合單槍匹馬做B2B,而是應該由幾個志同道合的經銷商朋友強強聯合,合伙投資來做B2B。當然,要說明的是,這種合伙,不僅僅是資金上合伙,還要把產品、運營、思想等諸多因素統一起來,一起發力,才有可能在當地市場做成功。
銷售規模1億元以上的經銷商:銷售規模1億元以上的經銷商,運營相對規范標準,雖然企業運營成本較高,但是通過規范的組織管理驅動,使得企業經營效率也相對較高。在區域市場內,某些品牌或者品類有一定的壟斷地位,這個規模的經銷商,已經具備了獨立運營B2B平臺的實力。
建議:這個規模的經銷商可以考慮獨立運營B2B平臺,也可以采取自營+撮合模式,用統倉統配的物流,將當地所有的快消品整合到平臺上來。
以上是筆者對各個階段經銷商是否能做B2B平臺的一個基本建議,當然,具體實施路徑、方式與方法,還需要根據各個市場與行業不同的特點,采取不同的實施策略。
因為目前國內經銷商的經營意識、企業經營思路以及市場存量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B端電商仍然會與經銷商并行很長一段時間,會融合,大商自身會B端電商化,中等規模經銷商要么被平臺吃掉,要么自己轉型,而小型經銷商仍然會過得很好。
- 閱讀上文 >> 人不必太忙碌
- 閱讀下文 >> 企業家精神與客戶關系管理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