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大多數買你產品的,其實并不是你的粉絲
2016-10-28
來源:《銷售與市場》雜志
瀏覽數:1683
從移動互聯網開始興起,粉絲經濟就一直是大家的口頭禪。無論是直播,還是公眾號,抑或是微博,大家無不把“吸粉”看成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從移動互聯網開始興起,粉絲經濟就一直是大家的口頭禪。無論是直播,還是公眾號,抑或是微博,大家無不把“吸粉”看成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其實移動互聯網的粉絲經濟是從PC時代的流量經濟演變過來的。只要有流量,就有轉化。這是大多數傳統互聯網人最重要的思維之一。然而依仗搜索引擎獲取主要流量的PC時代,進入移動時代后,流量從哪兒來便成了一道難題。
于是才有了APP、公眾號、IP,用內容導粉,然后再做轉化變現的邏輯出現。既然搜索引擎幫不了你,那就只能回歸到流量經濟的本質上,創造有價值的內容和信息。讓人們喜歡你的內容,進而成為粉絲,進而看你內容中夾雜的廣告,或者直接購買你的周邊產品……
這邏輯看起來簡直就是天衣無縫,無懈可擊。但是,我要說的是:千萬不要把“用戶”當成“粉絲”,因為大多數用戶對你的內容是毫無忠誠度的,有意思就看,沒意思就不看。
就好像我雖然關注了羅輯思維,但是我并不會天天看,一年看個兩三次頂多了。至于羅輯思維賣的產品、做的廣告,我更加不會給予關注,更不用說掏腰包。與邏輯思維類似的公眾號,我還關注了許許多多,但是我的關注屬性都是一樣輕的。
我曾經讓公司市場部對全國幾十個有我們驗光車上門配眼鏡業務的城市,抽樣做過一個比較詳細的調查,類似我這樣的用戶還真真兒地占據絕大多數。甚至個別城市的樣本中超過90%的用戶沒有自己十分忠誠的公眾號或內容。
這個調查也就意味著:大多數“粉絲”都是花心大蘿卜,雖然關注了你,但是他們只是看熱鬧的。你的內容哪天枯燥無味了,就立刻取關你,甚至罵你!試問,這樣的“大多數”粉絲會成為你的轉化目標嗎?這樣的粉絲,你吸來何用?
企業是創造市場價值的,不要本末倒置做內容
有很多創業公司,一直迷信粉絲經濟,所以就拼了命的做各種內容,以此來吸粉。而多數產品本身又并不能做出很多可持續而且強關聯的內容來,所以,多數創業公司最后就變成了為做內容而做內容,為吸粉而吸粉,為閱讀量而閱讀量。
過了一年半載后,發現轉化并不理想。那么這時就會開始動搖,繼續?還是喊停?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情緒頓時讓創業者變得迷茫。
其實我和好幾個讀者創業者聊完之后,真的很想告訴他們一句話:立刻停止做內容,回歸的產品本身上去!
每家公司都有每家公司自己的獨特基因,所以運作方式方法和側重點都是不一樣的。如果你公司的創始人、合伙人并不是像我這樣本身就是做內容出身的人,那么我奉勸你一句,不要迷信“粉絲經濟”,更不要為了“粉絲經濟”而硬著頭皮做內容。因為那樣,你最后一定是得不償失的。
媒體行業為什么無論在傳統經濟時代,還是在互聯網時代都一直存在,而且一直是盈利大戶?因為媒體本身就是一個產品,他們創造的價值就是吸引讀者,從而產生“流量價值”。要知道,媒體從業人員都是一群相當資深的專業人員。并不是阿貓阿狗都可以取代的。
如果你認為自己招聘幾個文案編輯,加個會P圖的人,就能持續做成優質內容來獲取流量,從而轉化變現的話,我只能說你病得不輕。
如果你的企業并不是“媒體基因”,而是像我這樣做眼鏡這種消費品的,那么我奉勸你,趕緊住手,因為從根上,你的邏輯就錯了。你應該趁早回歸自己最擅長的產品價值創造,而不是圍著自己并不專業的內容價值創造。
正所謂,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千萬不要低估自己并不了解的媒體和內容行業。
大多數買你產品的,其實并不是你的粉絲
之前還有讀者跟我說,其實他們公眾號做內容也并不是為了吸引粉絲關注,而是為了維護老客戶。這句話聽起來也是邏輯縝密,沒有破綻。俗話說得好,讓一個老客戶復購,好過于你獲取10個新客戶。
但是我卻從來不那么認為!我永遠認為企業營銷的任務是獲取新客戶,而不是維護老客戶。即便是老客戶,在購買完一次你的產品之后,也應該把他當成一個新客戶來獲取,否則企業就會失去產品突破的動力。
以前有過一個國外的機構,對高露潔和佳潔士、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做過相關的數據調查,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數據還表明,其實并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忠實用戶”。
如果你是寶馬的忠實粉絲,當你買過一部3系的時候,第二步會順應品牌邏輯,升級一部5系嗎?
答案多數是否定的。
同樣,我們都曾經是諾基亞的“粉絲”,但是當蘋果、三星的智能機問世,你還會固執的選擇購買諾基亞嗎?如果是,那諾基亞就不會失敗了。
我是做驗光車上門配眼鏡業務的,賣的是自己設計的專利產品。我從來不指望用戶因為驗光車的便捷和專利產品能解決用戶當下的痛點,而忠誠于我的品牌,更不奢望他下次配眼鏡再選擇我。我只追求服務好已經選擇了我的客戶,能讓他在當下滿意就已經足夠了!至于他下次配眼鏡會不會選擇我,那不是我或者他當下說了算的。因為,那取決于在他下次配眼鏡的時候,我或者我的友商是否推出了比驗光車和我當下的專利更好的產品。
可見,如果我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到了鞏固老客戶的忠誠度上,力求讓他們成為我死忠的粉絲,而忽略了更好的產品價值的創造,那在未來也終究是死路一條。
還是那句話,用戶都是花心大蘿卜,一旦在適合的時機,有更好的產品,他們就會立刻拋棄你,另擇新歡!
所以,不要在顧客忠誠度上花太多的功夫。你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去創造產品對于用戶本身的價值,讓自己的品牌獨樹一幟,然后不斷地低價獲取更多的新客戶。
- 閱讀上文 >> 死之前,滴滴才發現商業模式上的致命漏洞
- 閱讀下文 >> 三極營銷:新常態下的營銷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