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微觀的賬算清了,及時下手就穩。張仁武在同學的幫助下,很快在美國猶他州以1000多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130萬畝位于科羅拉多河上游的艾斯克蘭迪農場,全部種植了有“牧草之王”美譽的紫花苜蓿。農場位于科羅拉多河上游,盡管2012年美國中西部遭受了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河水水位比往年低了一米多,但這里依然不影響灌溉,17臺大型噴灌機日夜不停地做圓周運動。2012年4月,他的第一茬苜蓿長成后,就帶領工人將收割捆扎好的鮮花,先運往加工廠烘干,然后用專用機械設備將其變成一個個巨大的“壓縮餅干”。僅前兩茬,張仁武就運回國內1萬多噸干草,客戶反應極好。張仁武說:“已經打好捆的優質苜蓿草一個月內就可以運到北京。每個噴灌圈的草質量都一樣,我們每批都會取樣,送到USDA認可的實驗室進行分樣。客戶要什么級別的草,我們隨時可以提供。”2012年6月,張仁武開始在微博上傳農場圖片,實時“直播”農場的生產進展情況,國內很多網友對這位“超級地主”在異國的種草情況驚羨不已。張仁武的艾斯克蘭迪農場除擁有130萬畝廣袤的土地永久性產權外,還含地下礦產權和1500米以下的空域權。當地白人稱他為“國王”。加拿大《渥太華時報》稱他為“點草成金”的“超級農場主”。前不久,有位加拿大商人提出用1。5億美元收購農場,但張仁武拒絕了。為什么?原因恐怕誰都不用說,但誰都會心知肚明。
張仁武的例子說明什么呢?這不正說明“只要看得準,野草也能變黃金”的道理嗎?當然,這世上“看得準”的人很多:北京女孩薇薇從小喜歡跟著媽媽逛街買東西,頗有購物經驗,一高興就給雜志寫時尚專題,受邀到一些電視節目介紹購物心得,并出書傳授“淘衣心經”、做“論壇版主”、開“淘寶店”等等,結果這位“混搭天后”把這一切做成了一種時尚事業,月收入突破5萬元,令許多外企白領羨慕嫉妒恨;出生于石家莊市一個普通工人家庭,2013年才41歲的許偉龍,從小就喜歡鼓鼓搗搗,結果造出了飛機,還專門賣給大導演馮小剛,電影《一九四二》那些“日本軍機”,都是許偉龍的杰作;來自哈爾濱、曾留學丹麥學習設計,2013年才31歲的小赫暢“海歸”做煎餅,“土貨”當成“洋貨”賣,“賣”出了月收入100萬元。不必拈來一一訴說,但“看得準”的事例重要性不得不說,“野草變黃金”的道理不能不講。因為,這世上,發財的機會實在太多,多得足以低頭就能看到“黃金”。可“看到黃金”和“拾起黃金”都需要自己實實在在的“內功”,僅憑心浮氣躁是解決不了這一關鍵問題的。這猶如羅丹和車爾尼雪夫斯基對“美”的闡述一樣:“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我們的眼睛來說,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存在于生活之中,而對于美的發現,則要靠人們對它的理解和認識。”對于一件事情的分析和考量也是如此,只要對事情不摻雜個人情緒,理性地去分析,去考量,正確的結論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到時候,您再根據自己的情況對號入座,十有八九會成功的。千萬不要盲從,莫偏聽偏信“干中學、學中干”的名人名言,因為,有些損失不是能用悔恨來彌補或抵充的。“干中學、學中干”只有放在看準了的事情中,加之在具體細節上摸索的經驗,才有奇效,也才能舉一反三,推而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