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賣堅果為主的電商品牌三只松鼠成立于2012年,創始人兼CEO為章燎原,他早年是一家塑膠公司的銷售。而從三只松鼠公布的數據來看,成立以來發展迅速,并一直被資本追捧。
2015年上半年,三只松鼠宣稱銷售額突破12億元,全年銷售額預計破20億元。不過,就在近期,三只松鼠宣布關閉旗下兩大子品牌“松鼠小美”和“松鼠小賤”在天貓、京東和1號店的官方店鋪。外界認為這很可能是三只松鼠戰略轉型的開始。
作為成長最快的互聯網食品品牌之一,章燎原一直處在危機之中,他說,“全員要關注的不是怎么去死,而是如何挖掘每一個細節短板、把短板抑制住。”
一個“傳統至死”的行業
數據統計,2013年,堅果炒貨行業規模企業(年產值收入在2000萬元以上的)共有898家,主營銷售收入1173億元,比上年增長了17.7%,其中利潤總額達到80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7.3%。另外,堅果炒貨規模企業的資產合計470億元,產品出口創匯21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和8%。與此同時,2013年堅果炒貨新開發產品的產值約為38.7億元,占主營銷售收入的3.3%。
隨著人們購買力的增強、營養知識的普及,中國堅果炒貨市場的銷量得到快速擴張,產品種類和結構也得到明顯升級,并逐步形成了多樣化、多層次的消費市場。目前,國內干果市場一年的市場容量多達105億元。
我國炒貨類產品種類繁多,比如香瓜子、花生米、蠶豆、板栗、杏仁、腰果等上千個品種;堅果類的也存在核桃、山核桃、松子(仁)、開心果等多種主流產品。同時,堅果炒貨以其物美價廉、保存期長和獨特的風味等原因一直備受消費者青睞。
上規模、有品牌的堅果炒貨企業都相繼走上品牌化經營道路,近十年來,行業一直處于高速發展階段。然而,目前的線下市場依然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同質化嚴重,品牌溢價能力差。
堅果炒貨行業的產品嚴重同質化,其中高端產品與低端產品的價格差異較小,即使高端產品很多也是依靠包裝和品牌力硬性拉高價格,價格差異也較小,只是廠家不同,對于消費者來說沒有什么差別。因此堅果炒貨行業的產品的溢價能力較差,消費者普遍認可度不高。
其次,由于線下消費者水平的參差不齊,炒貨堅果的銷量受到嚴重的影響。
相關數據顯示,進口類堅果的顧客群體逐漸提升,新年期間更為明顯。平日購買進口堅果的顧客約占整體顧客群體的13%。新年期間,該比重又呈明顯上升趨勢,進口類的堅果倍受消費者青睞。與此同時,最新市場調研表明,堅果等休閑食品的消費人群范圍非常廣,年齡跨度從15歲到65歲之間,然而實際的家庭采購決策者和購買者多數不會上網購物,他們更愿意到實體門店選購產品。不過,隨著堅果類顧客的比例越來越年輕化,未來80后和90后的線上網購主力軍比例會不斷增加。
再次,由于炒貨堅果行業的產品周期性強,銷售淡旺季可謂十分明顯。
堅果炒貨企業產品種類繁多,涉及廣泛,瓜子類、堅果類、核桃類、肉類、豆類、禮品類等往往都是動輒幾十上百個SKU。單舉一個葵花籽為例,“恰恰”的SKU要 40多個,如此眾多的產品線、眾多的品類、品項缺乏詳細科學的規劃,造成產品生命力不強、生命周期短暫。很多產品更是曇花一現,剛上市就消失了。
最后,就炒貨堅果銷售方式而言,目前炒貨堅果的線下銷售方式比較單一。
分為商超、專賣店和流動小攤三種主要渠道,這與炒貨堅果的消費人群相關——青少年、中老年和年輕女性。這些人作為主流的消費人群,比較看重味美價平的口感,方便衛生的特點,所以通常會青睞炒貨專賣店或日常去商超購物時連帶購買,雖然消費能力較弱,但總體消費頻率很高。
其中,中老年作為家庭年貨的主要采購者,通常的采購方式以方便為主,會到超市、農貿市場、炒貨店、路邊流動小攤等,如果作為過節送禮,通常會注重健康,追求知名品牌;基于送禮人群的購買心理,商超和專賣店,炒貨堅果都會采用簡潔時尚的包裝,因為節日期間一次性消費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