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引發這次網絡話題正是Visa 2015年最新的營銷案例。“‘跟著豐哥走’系列雖然是先拍好了全部系列,但是在投放第一集后,我們一直監控流量,要保證網絡上有人討論。因為網絡效應的短期爆發式特點,視頻投放不可以拉太長,兩三個星期就投放完了所有的視頻。”孫世珉介紹說,“用傳統旅行方式也沒有錯,我們只是通過豐哥視頻制造反差性,在網絡論戰后期才嵌入Visa品牌,提出要去不一樣的地方。租腳踏車,去不一樣的地方,體驗用自行車的方式。”
在整個營銷運作中,Visa營銷團隊無時無刻不在關注這個話題的關注度,“豐哥的微博是在我們在后臺操作,話題營銷最重要是落在操作層面上。”
對于為什么選擇話題營銷這種方式,孫世珉認為,這是根據中國網絡用戶的習慣偏好決定的:“Facebook用戶喜歡分享,中國網友更喜歡在微博上評論轉發。這種愛留言的喜好天然適合在網絡上制造出話題感,形成爭議和論戰。”
與郭濤不同,2015年營銷視頻中的主角豐哥和金浩森完全是草根,對于起用網絡民間達人,孫世珉的理由是:“如果資源比較有限時,希望用更多方式來實現最高性價比。這次也是試一次,沒有定律。以前用名人,現在用草根,這也是中國現在網絡傳播的特性決定。因為有豐哥的反差,所以金浩森才會成功,最重要不是草根明星好不好,而是營銷的設計好不好。”
雖然此次話題營銷的主角豐哥和金浩森都不是名人,但實際影響和效果卻十分不俗?!陡S哥走》系列視頻推出后,視頻總播放次數超過3,200萬次;金浩森去我不一樣的視頻系列總播放次數超過2,400萬次;營銷活動所覆蓋的人次總計超過1億人次;全程的分享轉發次數超過65,000次;Visa官方微博和微信粉絲增加超過24萬人……面對這樣一份營銷成績單,“在社交媒體的互動已經超越了指標。”孫世珉在采訪中表示對結果非常滿意。
關鍵是使用條件,而非客戶本身
“如果用德魯克的營銷視角審視Visa的‘豐哥秀’系列話題營銷以及在網上的爭論,要評價其是否具備了營銷意義,首先就要看Visa希望讓誰來看這場秀,以及這些目標顧客是否愿意參加這場討論。”北京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資深講師彭信之認為,按照德魯克的觀點,企業的目的就是“創造顧客”,而利潤只是創造顧客的結果。要創造顧客,企業就需要兩個基本功能:營銷和創新。營銷的目的不是教育顧客應該怎么做?為什么不這樣做?而是關注人和引導人——關注到顧客和潛在客戶的需求,然后著手制造或開發相關的產品。
“豐哥系列視頻有沒有達到企業預計的效果外人很難下定論。不過我們可以通過幾個問題進行思考分析——Visa的用戶們參與到這場討論了嗎?通過這樣的討論Visa收集到顧客的關注點了嗎?吸引到Visa的非顧客群體了嗎?了解他們為什么沒有選擇Visa產品,收集到他們的核心需求了嗎?”彭信之分析解釋說。
在彭信之看來,德魯克關注顧客的營銷理念,得到克萊頓·克里斯坦森教授的進一步延伸??死锼固股驮媚涛舭咐M行了深入淺出的營銷分析,提出從關注顧客的使用條件出發,營銷才有落腳點。
在克里斯坦森給出的案例中,美國某知名快餐連鎖店希望提高奶昔銷量和利潤,市場部首先針對顧客的消費心態進行了市場細分,想找出哪些顧客最有可能購買奶昔,然后按照可能購買奶昔的顧客特點進行細分,然后開始探索,是應該做得濃些,巧克力多些,便宜點還是量多一點,收集了明確的客戶需求并進行了改進,但是銷量和利潤卻沒有顯著提高。之后另一批研究員加入分析團隊,他們開始了解顧客到底要用奶昔來做什么事情。
結果令人吃驚,快餐店近一半的奶昔是在早晨被賣掉,而且顧客多半是打包帶走。而這些早晨購買奶昔客戶的消費需求竟完全相同——他們并不餓,但面對漫長而無聊的行車過程,需要吃些東西來打發無聊時間,也避免不到10點就饑腸轆轆。因為形色匆匆,他們只能騰出一只手吃東西,所以奶昔是最符合要求的食品。而那些在別的時段購買奶昔的顧客,通常是帶著孩子來店的家長,給孩子買奶昔是希望孩子不要再惦記冰淇淋、曲奇或其他零食,并且快點兒吃完。
“當快餐店按照傳統營銷客戶結構和消費心態進行細分,得到的想當然是個‘四不像’的答案,根本滿足不了任何客戶需求。”彭信之繼續解釋,“只有當了解產品被客戶用來完成什么任務之后,才能對如何改良產品有清晰的思路,知道了如何滿足客戶期望才能打敗真正的競爭對手。比如早餐時供應的奶昔可以更濃,增加小塊果粒,可以吃得更久一點。其他時段的奶昔,濃稠度要低,要能很快吃完,或者附加在兒童餐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