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宣忠見有人能聽明白,說得就更來勁了“現在是眼球經濟,注意力經濟,誰有個性,誰有特色,誰能吸引大家的目光,誰就能把嘩嘩的人民幣吸引來。簡單的現象其實背后都蘊藏著深刻的道理!”
“好,我回去繼續搞我的眼球經濟,娛樂產業。”
過了幾天,宣忠在當地的一個地方性小報看到了一篇報道,題目是《一個具有職業道德的叫化子》,宣忠看完之后,心想,這個叫化李,現在已經出名了,我應該找他收點策劃費。于是宣忠就來到人民廣場去找他,老遠就看到廣場一角圍了很多人,比上回人更多了。宣忠走上前去,擠進去一看,雖然地上放的牌子還是叫化李,可人已經換了一個人,“叫化李呢?”宣忠問那人。
“你問我老板啊?你去百貨大樓門口找他吧。”
“他去那兒干嘛?”
“他說要在百貨大樓門口開個分店。我是他雇來的,在這看著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