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從進入行業開始,三一電氣就非常系統研究了風電產品的特點,從提高可靠性與可維護性著手進行三一風機的設計。從產品的可靠性出發,三一已經正式啟動了打造航空級可靠性的三一風機制造工程。
三一集團對其研發團隊向來出手闊綽,在研發過程中控制力強而且敢于失敗。由于這種“重基因”的支撐,目前,三一電氣已組建了一支500多人的研發團隊,完整掌握了雙饋風機整機和包括增速機、發電機、自動控制系統、葉片等在內的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并形成制造能力。不但1.5兆瓦、2兆瓦風機實現量產,3兆瓦、6兆瓦風機即將下線,連10兆瓦風機前期研究也已啟動。
三一高層一直保持著一個良好的工作習慣——早餐會。利用早餐會,三一集團進行全盤總結,把進軍風電出現問題的每一個細節都回顧了一遍,從技術、零部件、工作態度、工作方法、服務能力,進行了全盤的分析與反思。而每一次反思,都會成為三一電氣后來催生自主技術快速成熟的一個基礎。
“生產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一個好的企業應該懂得把握這樣的技術進步節奏,就不會出現市場斷檔,錯失最好的市場機會。”吳佳梁說。
按計劃,三一直驅風機研究院將于2011年實現6兆瓦風力發電機下線,在這個重大產品的技術路線上,三一電氣的主要研究者們就糾結了8個多月時間,進行各種方案的系統論證與對比,可見其嚴謹程度,
長跑拼的是耐力
上個世紀80年代末,梁穩根帶頭創辦了三一集團的前身——漣源焊接材料廠。今天,三一在圍繞裝備制造領域有限多元化的嘗試一直在穩步前進,三一電氣、三一科技、三一重裝、三一精工和三一港機的全方位布局,無不預示著三一掌門人梁穩根締造國際化三一的雄心壯志。
長期以來,三一重工打造了三一集團最為光鮮的公眾形象。作為目前A股市值最大的民營機械類公司,三一重工從誕生之始,便憑借高端品牌營銷與“產業報國”的口號感召市場,梁穩根及其團隊頗具傳奇色彩的創業經歷又加深了這一印象。
事實上,與三一重工一脈相承,三一電氣從一開始同樣不羞于自白——它也有著鮮明的大公司夢想和野心。
在昌平南口鎮的工廠一座高水平的巨大廠房里,數臺剛剛裝配完畢、并醒目地印刷著“三一電氣”的巨型風電機組抓住了參觀者的視線。裝配工位上,身著藍色制服的工程師們正有條不紊地對幾臺裸露的風機實施裝配。
這是三一集團位于北京昌平工業園的廠區一景。此外,在沈陽、昆山、上海三一的工廠還在生產體積更大、價格上億的煤炭采掘設備和履帶起重機。
顯然,這是與一般“中國制造”迥然有別的重工世界。吳佳梁說,三一電氣生產風力發電機的流程與此相似,公司的每一個零部件都可以追溯到源頭,并且設備的零部件執行通用的標準,全部可以互換,每一個環節都可以落實到責任人。
通過雙饋齒輪箱技術研發過程,三一電氣收獲頗多。“有吸收地創新”或許是最好的自主創新途徑,吳佳梁說,“事實告訴我們,自主創新不是閉門造車。越是自主研發,就越要充分利用國內外已有的優勢。但三一在科研創新上的巨大而持續的投入加上先進的理念與方法,是解決問題并擁有完全自主技術的根本,當大家熱衷買許可證時,三一電氣投巨資建立了國內風電行業第一個,國際上同類企業也少有的大型計算中心,開始從模仿到創新的全方位研究。”
在這家民營重型制造王國里,崇尚標準化、專門化的操作,信賴年輕的工程師有時勝過所謂的資深專家。“過去培養一個大學生要10年的時間,像盲人摸象一樣,現在有了這套模式,可以實現一步跨越,短時間內做到世界水平,這就是三一的方法論,是制造業的靈魂。”
眾所周知,風電設備制造行業有著雙重特點:一是高科技,二是規模制造。若從一個制造業行家的分析角度來看,風機屬于技術密集型的航空級大型機電裝備,正是三一集團擅長的產業。在外人看來,三一電氣脫胎于三一集團,擁有深厚的制造業背景。這也使得后來憑借輕資產背景進入的風電企業,很難有機會超越。
正是因為“重基因”的模式,雖然尚處在起步階段,但三一電氣作為全球少有的全產業鏈風電企業會在未來獲得風電投資商的認可。目前,三一電氣已投資20個億完成了風力發電領域關鍵部件自主研發、并建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體系。
“從根本上說,建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是為了確保所有關鍵零部件達到世界一流水準,這是三一20年來從事重型工業制造業的一個總結,在我們已經干過的所有領域,之所以都能夠做到世界一流水準,與三一重視產業鏈建設有著根本的關聯,因為在目前中國的制造業水平下,我們只有把可能的質量短板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里,才能從根本上把握質量。”三一集團董事、三一電氣董事長毛中吾如是說。
在毛中吾看來,風機的設計制造絕不是簡單地將各零部件糅合在一起的拼裝游戲,這是一個跨學科且技術密集的領域——涉及的學科包括氣象、空氣動力學、復合材料技術、計算機仿真學、自動控制和多體動力學以及有限元分析技術、機械、電機等20多個學科與專業,任何一個零部件的改變都可能導致整體設計的改變,從而讓風機制造商承擔難以估量的損失。
目前,三一電氣完全自主研發的設備已經裝機200多臺,而且在多個同場競技的地方都有上佳表現。“事實證明,我們提供的風機是國內外同類型中性能最為出色的。”毛中吾說。
“風電是一個長跑項目,時間還長,我們可以等待。我相信經過努力,我們一定會笑在最后。”或許,三一對風電制造業深刻的理解和長跑式負責任的產業態度,才是其讓同行最為敬畏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