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技術將單臺風機防雷檢測時間從傳統的4小時縮短至10分鐘,有效解決了新能源行業長期存在的高空作業風險大、效率低、無法精準定位等痛點,為新能源場站本質安全建設提供了“國能方案”。
11月21日,公司“風力發電機組葉片避雷線斷線檢測及預測系統”通過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技術鑒定,整體技術被認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該技術將單臺風機防雷檢測時間從傳統的4小時縮短至10分鐘,有效解決了新能源行業長期存在的高空作業風險大、效率低、無法精準定位等痛點,為新能源場站本質安全建設提供了“國能方案”。
風電機組葉片避雷線通斷檢測是風電場汛前必檢項目,直接關系機組防雷安全。傳統歐姆法需停機后通過吊籃將作業人員下放,配合三次盤車作業,單臺耗時近4小時,且存在登高墜落、雷擊等安全隱患,難以滿足規模化高質量發展的運維需求。
國神公司依托內蒙古分公司豐富的風電機組運維經驗,聯合內蒙古科技大學攻堅克難,首次實現行波檢測技術在風電葉片避雷線檢測領域的工程化應用。項目開發的便攜式系統可在風機輪轂內向避雷線注入納秒級脈沖信號,通過自主研發的銅帶式高頻傳感器捕捉行波反射,精準定位斷點位置。核心創新體現在四大國際領先方面:一是針對現有行波檢測技術準確度不高的問題,揭示了對地電容、波速非線性等因素的影響規律,提出修正模型,提高了定位精度;二是針對避雷線行波信號時差小、噪聲大的問題,提出銅帶式高頻傳感器技術,實現了納秒級行波信號的檢測;三是針對避雷線狀態預測問題,揭示了斷股數量與回波信號的關系,建立斷股程度預測模型,填補了避雷線斷股檢測技術領域的空白;四是開發了首套風電機組避雷線斷線檢測系統及云平臺,現場應用中,斷線位置定位精度優于±0.5米,檢測時間效率提高95%。
該項技術成果已在德日蘇風電場、烏拉特風電場以及集團外部等十多家風電場完成上百臺機組檢測應用,真正實現了風電機組葉片避雷線斷線檢測設備操作簡單、安全性高、速度快、成本低的特點,最大限度滿足了現場防雷接地定檢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