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快特色產業園區發展。推動新興產業向“一核八園”和省級特色產業基地集聚,著力培育和發展太陽能光伏、風力發電、智能電網、生物醫藥、軟件動漫、新能源車輛、半導體照明、功能新材料等一批特色產業園區,積極申報省級和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各轄市、區要根據各自特色園區產業定位和規劃要求,積極推進產業向園區聚集,項目、技術、資金、人才等資源向園區集中,促進集聚、集約發展。
2.培育重點企業。制定實施新興產業龍頭企業發展計劃,按照三星級以上企業、已經或擬上市的高成長性企業和規模以上領軍型海歸創業企業三個層次,每年排出100個左右企業,向社會公布,并實行動態管理,促進各類要素向新興產業龍頭企業集中。引導、鼓勵中小企業為骨干龍頭企業提供協作配套,形成我市特色新興產業集群發展態勢。
3.狠抓重大項目。每年重點推進實施100個新興產業重大項目,爭取一批項目納入省重點項目。加強新興產業領域招商,引進國際先進的新興產業重大項目。加強央企合作打造研發生產基地。加快推進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
4.加強招商引資導向。調整優化招商引資項目結構,招商引資重心向新興產業傾斜。到2013年,我市新興產業實際到帳外資占工業到帳外資的比重達到70%。
5.強化新興產業發展的服務支撐體系。提升研發、設計、營銷和售后服務水平,積極推進制造企業主輔分離,加強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在研發、設計、物流等核心價值環節的合作,推進新興產業與現代服務業的融合發展。
?。ㄈ﹦撔峦度谫Y體系
1.加強金融支持。對每年排出的新興產業龍頭和重點項目,列為銀政合作重點,對進入省“百企顧問”和“千企入庫”計劃的企業,提供全方位上門金融服務。加強科技小額貸款融資服務,爭取國有商業銀行和我市城市銀行在我市各設立1家科技支行,鼓勵各商業銀行設立科技貸款專營機構。每個省級以上開發(園)區至少設立1家科技小額貸款公司。
2.加快發展產業投資。通過政府引導、各類資本跟進,近期分別在武進區、新北區和常州科教城各組建一家政府資金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的新興產業股權投資企業,重點支持我市新興產業企業發展和“一核八園”內大型骨干企業的戰略性并購重組。力爭到2013年在全市形成50億元規模的新興產業股權投資資金。
3.創新融資擔保方式。開展知識產權抵(質)押貸款試點,大力推進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抵(質)押貸款。鼓勵現有擔保公司加大新興產業領域擔保業務比重。設立科技擔保公司損失補償基金,對擔保機構為新興產業領域科技項目貸款提供擔保發生的損失,按代償金額的一定比例給予補償。
4.拓展多元化直接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新興產業重點企業通過境內外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加快完善產權交易市場,探索加強區域內產權交易聯動,推進非上市企業股權柜臺交易。推動企業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企業債等直接融資發展。有序發展金融租賃、信托投資等業務。
?。ㄋ模嵭杏玫卣邇A斜
1.優先配置用地指標。用地計劃指標向新興產業項目特別是特色產業園區項目傾斜,優先幫助新興產業重大項目爭取省土地“點供”。
2.推進資源整合更新。加強閑置土地整合,積極推進現有產業用地更新,整合更新后的土地優先安排給新興產業重大項目。
?。ㄎ澹┓e極爭取上級扶持
1.爭取各類專項扶持。抓住國家和省大力扶持新興產業發展的契機,盡可能爭取國家、省在資金和項目上的支持,幫助新興產業領域企業獲得國家、省在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等方面的專項,加速我市新興產業自主核心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
2.加強示范應用推廣。重點支持新興產業產品進入國家、省應用示范工程項目,擴大新興產業產品市場份額。在本市范圍內重點支持太陽能發電、新能源電動汽車、LED節能燈推廣應用等示范工程,以應用促發展。
3.實施政府優先采購。積極爭取將我市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興產業自主創新產品列入國家、省、市各級政府采購目錄,促進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在首臺(套)自主裝備使用政策中優先落實。完善藥品集中采購制度,支持我市創新藥物優先進入醫療保險和公費醫療藥品目錄。
4.爭創品牌名牌產品。重點支持新興產業產品爭創“中國馳名商標”和有關名牌產品等,市財政按有關規定對馳名商標、名牌產品予以獎勵。
?。┘訌娙瞬胖?
1.加快高層次人才引進。實施新一輪“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和“金鳳凰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重點在新興產業領域著力引進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領軍型人才、海歸創業人才以及緊缺高技能人才,每年人才引進計劃的70%以上用于引進新興產業領域。積極申報國家“千人計劃”和“江蘇省創新科研團隊引進和建設計劃”等人才計劃,推動海內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加快向我市集聚。
2.加快創新創業人才層次提升。實施“831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選拔培養一批中青年領軍型人才、科技帶頭人和骨干人才。做好百名企業家海外培訓、千名博碩高級人才培養和萬名職業經理人認證等工作,積極為企業招才引智牽線搭橋,引進和培育一批既掌握高端技術又精通管理的科技型企業家隊伍和職業經理人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