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18日報道據《日本經濟新聞》11月17日報道,歐美海上風力發電開發計劃相繼縮減。這是因為成本上漲導致項目盈利預期惡化。過去一年撤回或推遲的開發計劃,合計裝機容量相當于2023年全球新增海上風電總裝機容量的五成。
《日本經濟新聞》根據美國能源信息局和國際能源署的數據,整理了全世界已宣布撤回或推遲的海上風電項目清單。統計顯示,2023年10月以來的一年時間內,撤回或推遲項目合計裝機容量至少達600萬千瓦。這個數據相當于2023全年新增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約1100萬千瓦的一半以上。
主要是歐美大公司正在縮減開發計劃。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已決定退出其在法國推進的一個海上風電項目。該公司原計劃和英國等國的合作伙伴一道,利用“漂浮式 ”新技術建造發電站。
全球最大海上風電生產商丹麥沃旭能源公司去年11月宣布,將撤回一個位于美國沿海地區的大型項目。該公司今年2月還決定裁員約800人,并退出挪威等三個國家的海上風電市場。
成本上漲是海上風電開發所面臨的主要困境。歐美長期高通脹、高利率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相疊加,導致開發成本超出預期。此外,新冠疫情和俄烏沖突造成的海上風電產業供應鏈受阻也帶來不利影響。
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所(NREL)今年8月公布的測算顯示,美國海上風電的成本預計為0.125美元/千瓦時,比一年前上漲約45%。
海上風電項目投產前,項目運營方會根據開發成本與政府和用電客戶協商確定售電價格。原則上售價是固定的,因此開發成本上漲就會導致項目的盈利預期惡化。
一家西班牙可再生能源公司負責人表示:“海上風電產業面臨通脹和許可證審批難等問題,需要政府給予更多政策扶持。”但在美國,特朗普當選總統很可能對海上風電行業產生不利影響。特朗普聲稱,海上風電危害鳥類、鯨魚等野生動物,拉高電價,以此為由反對海上風電普及。特朗普上臺后,美國政府可能減少對海上風電的支持。
目前,發展海上風電的國家為數不多。截至2023年,全球累計裝機容量的約80%集中在中國、英國和德國這三個排名前三的國家,其中僅中國就占總數的50%。歐美縮減開發計劃后,與中國的差距可能會擴大。
海上風電是實現脫碳社會的重要電力來源。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測算,為實現《巴黎協定》所提出的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內的目標,未來7年需要將全球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增加近7倍。歐美相繼縮減海上風電開發計劃,意味著裝機容量增長將陷入停滯。為實現脫碳目標,可能需要發展其他電力來源以進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