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迎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在悠揚的汽笛聲中,中國電建所屬貴州工程公司承接的全球單體容量最大漂浮式風電平臺“明陽天成號”正式從廣州南沙啟航,朝著目的地廣東陽江明陽青洲四海上風電場進發。這是繼貴州工程公司完成“明陽天成號”吊裝后,再次在漂浮式大兆瓦樣機工程施工首創和引領深遠海漂浮式風電建設上邁出的關鍵一步。
本次拖航約191海里,拖航時間約72小時。“明陽天成號”從廣州南沙港池出發后,沿著廣州港出海航道駛入珠江出海口,在與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橋“會面”后駛出伶仃洋。隨后,“明陽天成號”還將繼續向西前行,途徑珠海、江門以及陽江南鵬島海上風電場,最終在廣東陽江明陽青洲四海上風電場“定居”。
“明陽天成號”兩座塔筒呈“V”字形排列,搭載兩臺8.3兆瓦海上風機,總容量達到16.6兆瓦,是全球最大漂浮式風電平臺,其葉輪最高處達219米,空中最大寬度約為369米。整體拖航設計吃水5.5米,平臺排水總量約1.2萬噸,到達現場壓載至作業工況下平臺排水總量約1.5萬噸。在拖航過程中,由于從港池至珠江出海口沿途碼頭眾多,航道狹窄且復雜。此外,拖航道航段中還涉及深中通道,漂浮式風機一體化整體高度超高,無法直接從廣州港出港航道直接通過伶仃洋大橋出港,需要通過借用深中通道項目“沉管浮運航道”“礬石水道”“伶仃洋航道”,拖航難度極大。貴州工程公司項目團隊靠前指揮,科學做好拖航前部署,研究制定拖航方案和應急預案,排查風險。拖航中,根據不同航段特點實時調整拖帶船只編組,動態控制主輔拖輪的航速航向、拖纜長度和拖纜張力。同時,在出港后將下端葉片與風機塔筒保持平行,盡可能縮減對航道空中寬度的占用,確保拖航作業安全、有序進行。據測算,該漂浮式機組正式投運后,平均每年可發電約5400萬度,能滿足3萬戶三口之家一年的日常用電。
近年來,貴州工程公司積極響應國家“雙碳”號召,堅定實施“雙海”戰略,憑借在海上風電領域的探索與實踐,具備了復雜海洋環境的適應能力和應對能力,超級工程的系統組織能力和資源整合協調能力,不斷引領行業創新發展,爭當深遠海漂浮式風電建設探路先鋒,打造全球新能源領域“隱形冠軍”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