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10月中國建材3兆瓦風電
2006年5月11日,關于收購NOI的報告靜靜地擺在中國復合材料集團公司高層的辦公桌上。這是一份緊急文件,主要內容是由德國NOI公司的高層提出的并購合作建議。
德國NOI公司曾是歐洲第二大的葉片公司,成立于1998年。1999年6月開始第一套葉片模具的生產,2003年12月生產了千只葉片。2004年6月遇到財務困難后,NOI申請破產保護。2005年7月,中國復材從德國NOI引進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1.5兆瓦風電葉片制造技術。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通過攻克技術難關,國產首只單機功率1.5兆瓦、長度37.5米的風電葉片在連云港順利下線。
為滿足中國新能源的快速增長要求,中國復材需要快速擴張產能,首先遇到的瓶徑是模具的不足和技術儲備的相對薄弱。
2006年6月19日,中國復材的談判團隊奔赴丹麥,與模具設計公司進行了業務洽談。在這業務討論過程中,雖然溝通了葉片氣動、鋪層以及主模設計、鋼結構、制造規范和技術支持的細節,但也許是業務排得太滿,也許是來自歐洲白種人的優越感,丹麥人對來自中國客戶的業務訂單表現出了傲慢和輕視,讓中國人更堅定了在歐洲設立自己的技術中心的決心。
6月21日,中國復材南下赴德國,與NOI的高管進行了會面。當時恰逢德國世界杯期間,全球和德國球迷的喧嘩與安靜的會議組成了鮮明的對比。NOI親眼看到中國人在短短的幾個月內成功完成了技術突破,也相信把企業交到中國人的手中沒有問題。雖然NOI的托管律師開始全球招標收購者,但NOI的高層對于中國的收購者更有信心。
而中國復材更多的是從戰略層面的考慮,在當今全球經濟日趨一體化的背景下,在海外設立德國子公司,既符合國家政策,也體現中國建材集團“國際化”戰略,是增強企業實力,擴大企業國際影響的途徑。
企業擴大產業規模,需要先進的葉片制造技術支持。NOI公司不僅是風電葉片制造的專業公司,而且擁有現代化的RIM(樹脂注射模塑成型工藝)葉片模具制作工藝技術。公司掌握葉片模具制造技術,是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加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同時,公司的葉片制造采用濕法浸漬真空輔助成型工藝。采用該工藝的樹脂能有效浸漬玻纖織物,經濟性和適應性比較好,但自動化水平不高,生產速度較低。而NOI掌握著更為先進的碳纖維/真空注射成型工藝。
德國之行非常順利,雙方同意推進并購的合作,計劃國慶前簽約完成收購。但是隨著收購工作的細化,NOI原來面臨的土地風險和環評風險也浮現了出來。NOI是租用的土地,出租方有權在任何時候提前六個月終止租賃合同。另外,NOI的鋪層車間和模具制造車間在1999年已取得許可證。但是后擴大的建筑物如打磨車間和噴漆房等,雖已向環保機構提出申請,但尚未取得許可證。
國際化是需要的,但規避風險也是企業經營的必需。在土地和環評問題沒有解決前,貿然地進行國際并購確實風險很大。國慶前簽約的計劃被打破了。
雖然已經去函向NOI解釋了計劃變更的原因,但是NOI并沒有回復。國慶假日,中國復材仍然電話天天緊急聯絡。遠洋電話打了過去,結果又漫游了回來。原來,NOI的三位高管已經按照托管律師的指示,悄然來到中國與另外兩家收購者進行接觸和談判。此時,已是深夜。中國復材的高管和律師趕到酒店,向NOI的高管解釋了計劃變更的原因。而德國人也表明了解決土地和環評問題的時間表。會議結束時,已是繁星滿空。
2006年11月21日,中國復材團隊再次赴德,與德國NOI的托管律師正式就NOI的資產售價談判并簽約,此時,距NOI發出全球收購招標剛剛19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