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6日-19日,2023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2023)在北京如約召開。作為全球風電行業年度最大的盛會之一,這場由百余名演講嘉賓和數千名國內外參會代表共同參與的風能盛會,再次登陸北京,聚焦中國能源革命的未來。
本屆大會以“構筑全球穩定供應鏈 共建能源轉型新未來”為主題,將歷時四天,包括開幕式、主旨發言、高峰對話、創新劇場以及關于“全球風電產業布局及供應鏈安全”“雙碳時代下的風電技術發展前景”“國際風電市場發展動態及投資機會”“風電機組可靠性論壇”等不同主題的21個分論壇。能見APP全程直播本次大會。
在10月18日下午舉行的可再生能源保險與風控創新論壇上,太平洋產險陳景發表了題為《新能源保險領域的風險減量標準建設探討》的主題演講。

以下為發言全文:
我是來自太平洋財險的陳景,目前主要是負責整個太保的新能源領域,尤其是海風和儲能領域的一些業務推動和發展工作。從我今天的題目來看,主要還是比較關注新能源保險領域的標準、建設、探討。其實我們各位領導和同事也都知道,這幾年我們國家在雙碳領域的發展是非??斓?,而且受各自領域的支持新能源的速度非常的快,我自己這兩年已經很少在街道包括火電工程在內的一些傳統的發電領域的尋價了。我目前接到的主要的詢價是風電、海上光伏、新型儲能的詢價,新能源的發展速度很快,也是作為我們整個新能源保險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或者是未來的主要的發展方向。
但是由于整個新能源,尤其風電和光伏,包括我們秦總剛剛提到風電光伏傳統的保險佩服水平是比較差的,從我們自己了解的情況以及我們公司自己的情況,整個新能源的傳統的財險是虧的很厲害的,可以說一直處于一個虧損狀態的。
如何去打破我們現有的難點,其實也恰逢到今年1月份,中國銀保監會這邊也提出了《關于資產行業積極開展風險減量服務的意見》,意見中也提出加快參展行業的風險減量的服務,提高防災、防損、救災的能力,服務中國的經濟。這個意見里面特別提出了一個點,就是一定要完善一個制度建設,強化一個內控管理,加強人才建設、提升發展水平。首當其沖的就是制度化的建設,制度就是我們個人的理解核心還是風險檢驗的標準,涵蓋全流程的風險理賠是什么樣子的。因為我們這半年也在做這方面的研究,我們在做理賠在保的全鏈條的建設工作,我們自己在市場調研的情況來看,現在大家在這個領域的投入和研究是非常非常少的,目前保險行業的風險工作主要激動在哪些方面?一個還是集中在具體的項目的風險排查、重點隱患的重點監控工作。
而且新能源行業的保險有一個特點,傳統的風電能光伏的保險公司投入非常有限,我們現在的一些新能源保險的風控流于形式,基本上是傳統的去看一看、風險評估進行一些教育培訓,還有一些做的更好一點的還有一些應急演練。但是這還是一個傳統的風控的工作,這幾年保險行業也在提科技賦能,將一些中心放到了保險加科技上面,形成一種保險加風險、服務加科技的模式,這些模式基本上還是在一些傳統領域,比如說我們的一些車險、農險。
在新能源領域我們不僅是投入非常低,我們的冀望的服務手段非常的傳統,實際上其實沒有什么太多,除了海上風電領域沒有新型的、值得亮眼的手段提出來。我們首先是制度建設,在制度上確保我們的風險認知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因為我們在這方面進行了研究。什么研究呢?就是我們對市場上進行了一些調研,從目前的形式看行業的標準目前只有中保協發布的《保險風險評估指引》,否則只有一些我們企業內部用到的標準,比如說是我們鑒衡做的《中國葉片質量的研究白皮書》,比如說海上風電的風險指南,還有海上風電工程等等。
實際上還有我們鼎和的領導電化學的儲能報告,我們都是點狀的沒有面狀的,具體來說還是剛剛提到的幾個問題,一個是行業內總的投入整個保險行業對新能源的支持力度、投入的力度比較差?,F在目前還是僅僅集中在風控領域。
太保作為行業之一,我們自己內部能夠專心致志的做新能源領域的承保理賠人員都沒有太多,雖然我們自己在說我們有豐富的業務團隊等等,實際上還是沒有靜下心來沉浸到這個行業里頭跟第三方進行交流,整個的風險水平、研究能力也好,相對來說要差一些、弱一些,也就在目前的海上風電領域目前能夠形成一個比較好的良性循環。因為相比于陸上光伏來說,海上風電體量大,近幾年的賠付水平還是不錯的,所以能夠通過我們現有的這些投入去做相應的研究。
最后提到我們這幾年新能源領域,就是幾大公司不論我們也好,很多時候是把傳統的陸上風電還有光伏因為他的體量很小,權限基本下放到分支機構,分支機構現在基于現在的考核壓力來說,非理性競爭是非常嚴重的。第二個就是說我們其實內部而言也沒有一個合適的標準去告訴我們這些分支機構,我哪些業務是可以做的,我哪些業務是不可以做的,我承保標準是什么樣子的,我理賠標準又是什么樣子的,我風控要做到哪種程度,其實是很少的。所以說,對于我們來說的話首先我們還是希望能夠呼吁建立一個合理的標準,能夠在整個行業進行,為什么呢?首先就是標準有據可以,標準作為我們核心的工作文件,他本身是一個非常專業的領域,也是一道非常體系化的東西。我們風險的評估、應對的手段使得我們的工作不流于形式,最起碼讓我們下面的分支機構知道我們采用什么方式做相應的風險評估工作。
我們內部現在在做、推動的情況來看,我們現在一個是基于我們行業的風險察看的行業和標準,我們希望在這個基礎之上評估他的有效性,基于此做一些包括我們風勘的一個導則,這起碼使得我們整個行業對于風險的一些認知能夠通知,因為我們現在在整個行業的交流過程中,經常出現什么情況呢?經常出現我們的一個公司的風險認知和其他的同業公司是不一致的,甚至跟我們公司差距非常非常的大,所以我們就希望通過標準語統一,能夠使得我們大家對于風險的認知、尤其是他的量化能夠處于同一水平、大差不差。所以對于減量的評價有一個合理的認識形成一個行業的指引。
中間那一方對于內部我們還是希望剛提到的不僅僅限于我們的風控。從標準的情況來看,因為他作為一個全鏈條,保險的全鏈條是承保,然后是風控、理賠,作為全鏈條有一個合理的承保標準,每個公司的承保的策略肯定是這家公司的一個核心的東西之一,肯定是保密的、肯定是不可能提供的。
所以我們希望在某些不能承保的形成框架性的意見之后,能夠在承保過程中避免我們行業中的內卷和分利益性競爭。我前幾天看家一個東北的業務,他整個的支架情況我們去了不是特別理想,我們就拒了,我們拒了之后有一家小公司就包下來了。從實際的標準來看,他的支架標準是非常低的。
最后我們希望這個不僅僅是我們保險公司自己的事,希望大家融入我們的第三方,通過第三方的行業的知識,從我們的內部指引到行業指引到行業標準,通過這么三步走形成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完善的標準體系,然后最終避免我們行業現在行業的內卷、營業,對我們后續的行業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我今天的分享就是這些,謝謝大家。
(根據演講速記整理,未經演講人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