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6日-19日,2023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2023)在北京如約召開。作為全球風電行業年度最大的盛會之一,這場由百余名演講嘉賓和數千名國內外參會代表共同參與的風能盛會,再次登陸北京,聚焦中國能源革命的未來。
本屆大會以“構筑全球穩定供應鏈 共建能源轉型新未來”為主題,將歷時四天,包括開幕式、主旨發言、高峰對話、創新劇場以及關于“全球風電產業布局及供應鏈安全”“雙碳時代下的風電技術發展前景”“國際風電市場發展動態及投資機會”“風電機組可靠性論壇”等不同主題的21個分論壇。能見App全程直播本次大會。
10月18日上午,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行業市場業務發展經理姚遠在風電產業技術創新論壇I上發表題為《以綠色產品賦能綠色能源》的主題演講。

以下為發言全文:
大家好,我在施耐德行業應用和創新團隊,主要來看新能源行業。很高興今天又能和大家相聚在一起,分享施耐德對風電行業想法。
在上一次站到講臺上時,已經是2021年10月份,一轉眼已經有兩年的時間。上一次施耐德的分享,主要談中國風電非常明顯的趨勢就是出海,兩年時間一晃而過,今天帶來一個新的話題就是關于今年風電大的趨勢,從一個海變成兩個海,從海上風電變成海外風電,今天主要是看中國風電出海的問題。
我們在看風電出海的時候,也不難發現為什么最近一兩年海外風電市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市場?我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看到海外風電市場溫和復蘇,因為海外和國內的情況不同,比如說疫情、俄烏戰爭、能源危機、地緣政治因素疊加后,就把海外新能源的需求推上新的臺階。
因為在歐美國家能源有安全性的原因,現在歐美國家把供給作為首要的目標。美國政府今年3月份提出,2030年之前要把海風增加30GW。彭博認為2030年全球裝機會達到1TW。同時,我們注意到海外市場主要還是集中在歐美。根據預測2023年-2027年復合增長率將會到17%。我們也觀察到洋風機這兩年有一些波動,一些頭部企業在海外有裁員,眾所周知今年的端午節期間西門子能源股價暴跌。
所以,一升一降海外出現了很大需求的缺口。海外需求主要集中在海風,根據預測2021年-2025年,海上陸風需求增長是40%,但是海風可以達到43%,海風量大價優,對于我們市場也是非常大的吸引力。
反觀國內,國產的風機在經歷了30年的產業發展后,相對于洋風季來說形成一定的優勢。技術不落后,在國內有完整的產業鏈和比較好的通脹、原材料成本的控制,所以中國風機走出去已經是必然的趨勢。
2022年在全球新裝的排名中,中國風機已經占十席,前五名其中有兩個是中國。
談完市場的吸引力和需求外,出海畢竟是到別人家門口做生意,以歐洲為例可以看到整個市場的情況和國內并不同。國內從2003年開始國家定的最低價中標的規則,導致中國國內市場價格內卷原罪。但是在歐洲情況并不是這樣的,我們看到歐盟綠色新政,大家都聽過歐盟一攬子計劃,讓歐洲把可持續產品變成規范。在一攬子計劃當中,與傳統制造業影響最高的有兩個,一是關于碳足跡、二是關于循環經濟。
碳足跡方面,歐洲各國陸續公布自己的氣候變化,全球日益趨緊。歐洲部分國家2020年開始把EPD認證作為產品招采和政府采購很重要的考核項目,我們也發現在歐洲很多的電力公司,把風機碳足跡作為一個打分項納入到招采當中,風機的碳足跡已經是影響到中國制造繞不過去的事。
對于循環方面大家并不陌生,國內市場老舊風場和退役風機的處置這都屬于循環的過程,比如說維斯塔斯提出2040年供應零廢風機。看到在海外市場環境,以及海外的品牌做法,我們非常高興的觀察到,其實中國風電并不落后,比如說最新一期的風能雜志看到關于打造風機可持續發展閉環的專訪。
昨天在金風展臺上我關注到侯總給參觀團介紹企業時,特別談到持續發展,特別談到生態設計和綠色產品。所以在這方面,我們要緊隨歐洲市場的步伐。
一個產業的發展先有政策再有法規,再看到標準和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標識。我們做生態建設的時候面對的挑戰還是很大的,比如說看到政策會不分類,法規也不分級,法規的指標也并不統一。國內出臺的標準是最低線,標識也是五花八門。
方方面面大家都在做,但是各家會感覺沒有頭緒。具體怎么來做?把這方面提升呢?我們的建議是構建框架,以及提升整體的綜合能力。我們看到左上的LOGO,這個是施耐德集團在2008年提出來的。生態設計在施耐德已經走15年,在過去15年當中不斷的迭代方法論和完善工具箱,現在圍繞三個設計方向實現五大價值。
第一個價值是產品的合規。歐洲有基本的標準、行業標準。再是各個地方的標準,比如說在瑞典、丹麥每一個國家都不一樣,綜合來看有兩個趨勢:一是歐洲標準規范,它的覆蓋面越來越全;二是標準要求的內容越來越豐富,我們怎么樣確保產品能夠合規?這個是最基本的要求。我們通過生態設計,一方面要建立起原材料的白名單,同時協同上游供應商一起做到全供應鏈的合規。
第二個環境足跡的透明。我們要披露產品的碳含量,目前歐洲要求提供EPD三型報告。在法國可以看到PEP報告,之前這么多年的積累當中,通過實踐發現一個問題,企業在開展碳足跡核查的時候,比如說會針對全生命周期進行追蹤,但是目前我們在國內能夠用到的信息全部是來自于歐美的工具,它的模型和數據都是老外用的。如果我們想把自己企業的碳足跡做好做準,我們還需要大量一手的信息,不能完全依賴海外的工具。
第三個產品的節能。比如說在空調、冰箱上都能看到標簽。
第四個是循環。我們在做生態設計的時候要考慮材料抗造,產品可以修復和盡量回收,所以我們具體的做法就是在滿足產品的性能和技術要求前提下,我們盡量要去使用可循環的材料。另外一方面,我們對產品的設計也要考慮到模塊化,能夠確保出了問題可以修,而不是直接的仍掉。
最后是關于對環境的友好性。產品的健康安全,比如說做到零鉛等等。這里面我們重點提三個歐洲主流的標簽(PPT),這是我們主要對標的內容。
三個手段,五個方向最終打造出來的綠色產品是什么樣的?這里面可以看到典型的產品(PPT),材料做到100%環保合規,因為用模塊化的設計,可再生利用率提升到75%。同時,產品特別設計自診斷的模塊,把產品壽命提升到用30年之上,比如說風機設計壽命是20-25年。
另外,比如說在節能方面,采用的是雙線圈加軟件控制,所以我們的功耗降低55%,同時低碳環保的碳足跡節省30%。
最后是我們的包裝也不放過,施耐德之前包裝是白盒,現在用原木顏色的包裝。最后給我們的團隊做介紹,施耐德積累主要是靠人,我們團隊從2015年開始經過七八年的時間走到今天,這是生態設計的團隊,這個團隊還是比較強大而且非常專業。我們未來方向一方面生態設計團隊要把施耐德的自己產品搞定,同時加強自己禪學研究,比如說和清華、社會機構,不斷完善方法論和工具,最終還要服務到風圈的各位伙伴,我們希望可以把施耐德的經驗和工具賦能到行業當中,幫助中國制造風機在海外揚帆遠航,最后祝愿整個風電產業越來越好。
(根據演講速記整理,未經演講人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