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節目組實地采訪上海電氣風電工程服務分公司如東再造中心,并在專題節目中對工服再造中心的循環利用業務進行了專項重點報道。本次報道聚焦風電備件高值循環利用,向觀眾展示了風電機組損壞件的運輸、接收、維修、檢測、二次循環利用等主要環節。工服再造中心實地展示了滑環、風速儀、斷路器等損壞件的維修工作,詳細、生動地展示了維修再造過程。
上海電氣風電工程服務分公司自2020年11月起建設再造中心。工服再造中心位于江蘇省如東縣,一期占地1000平米,面向新能源領域,提供專業的備件維修、再制造、失效分析、升級、定制化替代,主機回收及再利用等業務,提供風電全生命周期的“循環經濟”方案。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國家能源局、工信部、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務院國資委等部門印發《關于促進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的指導意見》,對退役設備提出具體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曾指出,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意義重大,能夠有效利用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玻璃等再生資源,避免不規范利用處置帶來的土地占用和環境風險,是風電、光伏產業鏈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最后一環。
據了解,從風電機組和配套設施的主要材料構成看,風機的機艙、塔筒、葉片等部件包括了銅、鋼、水泥、碳纖維/玻璃纖維等材料。以1.5兆瓦風機為例,該機組每千瓦用鋼量為0.11噸,每千瓦用銅量為2.9~3.52千克。按照目前國內廢鋼價格3000元/噸,廢銅的回收價格6萬元/噸計算,到2030年累計可回收價值高達240億元左右。
不僅回收利用經濟價值可觀,循環利用風力設備還可以有效減少碳排放。根據伍德麥肯茲數據顯示,在風電場全生命周期中約14%碳排放來自退役后設備處置等環節,其主要材料鋼鐵、鋁、銅、樹脂等,在生產過程會產生大量CO2,使用回收材料則可以減少碳排放。
上海電氣提前在風電設備循環利用領域積極探索綜合解決方案,通過全生態布局,深度資源整合,全面構建大部件及備件失效分析、維修再造、產品再設計等能力,提供風機循環利用的“一站式”服務,提供多樣的商業模式幫助客戶提高資產處置效率。
去年9月,上海電氣對國華江蘇東臺風電場200MW風電特許權項目進行了首臺1.5MW風機綠色拆除工作。綠色環保理念貫穿風機吊裝拆除、落地設備解體分類、設備運輸等各個環節。
除了備件高值循環利用和綠色再造以外,上海電氣將在后市場領域更進一步,打造精益運維、備品備件、大部件與再制造、機組更換、機組優化、葉片增功、裝備管理等多元化產品線系列,提供全面覆蓋、裝備領先的風電后市場服務。著力向行業作出風電全生命周期綠色環保的表率,推進“雙碳”目標的加快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