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支持“新能源+儲能”、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等項目建設
1月5日,四川省碳達峰實施方案印發。方案提出,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提高電網對高比例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的消納和調控能力,構建水電和新能源高占比的新型電力系統。推動新能源送出通道建設,以金沙江上游、金沙江下游、雅礱江、大渡河中上游等水風光一體化可再生能源綜合開發基地為重點,有序推動水風光一體化送出工程建設,新增跨省跨區通道可再生能源電量比例原則上不低于50%。加大風光等新能源資源配置統籌力度,支持“新能源+儲能”、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水火聯營項目建設。到2030年,全省具備季以上調節能力的水電裝機容量達到4900萬千瓦左右,省級電網基本具備5%以上的尖峰負荷響應能力。
2.浙江:繼續對投產的光伏、風電項目實行全額保障性并網
1月4日,浙江省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公開征求《關于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 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若干政策措施》意見的通知。通知指出,著力推進重點領域、重點行業投資。加快重大能源項目建設,加快電源、電網、油氣儲運等重大能源項目建設,繼續對投產的光伏、風電項目實行全額保障性并網,積極支持建設符合規定的農光互補、菌光互補項目,推進公共建筑、公共設施、工業園區及企業廠房、居民屋頂分布式光伏規模化發展。強化存量資產盤活,支持符合條件的高速公路、倉儲物流、水利等項目開展REITs試點。
3.甘肅:培育 “風光發電+氫儲能”一體化應用模式
1月3日,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氫能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支持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內布局建設 “分布式光伏+制氫、儲氫、加氫”一體化示范應用。培育 “風光發電+氫儲能”一體化應用模式,探索氫儲能與波動性可再生能源發電協同運行的商業化運營模式,對比研究氫儲能與電池儲能、熔鹽儲能等其他儲能方式單獨或混合儲能的技術特點和經濟性。
4.貴州:到2030年力爭風電和光伏總裝機規模達到75GW
1月3日,貴州省能源局印發《貴州省能源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積極推進光伏發電多元化發展。在太陽能資源較好的畢節、六盤水、安順、黔西南、黔南等市(州)打造百萬千瓦級大型光伏基地,大力推進光伏基地建設。以大型水電基地及現有(規劃)火電廠為依托,積極推進多能互補發展。到2025年,全省風電和光伏發電規模分別達到1080萬千瓦、3100萬千瓦;到2030年,力爭風電和光伏發電總裝機規模達到7500萬千瓦。
5.廣西:大規模開發集中式光伏發電 推動國家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
1月3日,山東省省委、省政府印發《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文件指出,在煙臺、濰坊、濱州等市布局大功率海上風電、高效光伏發電、智能電網、先進核電等清潔能源裝備與關鍵零部件制造,打造中國海上風電國際母港、智能光伏裝備制造基地、“國和”先進三代核能基地。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堅持海陸并進、集散并舉,加快推動可再生能源基地化、大規模、高比例發展。在具備條件的海域開展漂浮式海上光伏示范,打造“風光同場”海上清潔能源開發模式。強化規劃布局,適度有序推進陸上風電開發建設。打造魯北鹽堿灘涂地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等,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9000萬千瓦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