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印發《寧夏回族自治區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指出,到2025年,寧夏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超過5000萬千瓦,力爭達到5500萬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和發電量占比分別提高到55%和30%以上。其中,到2025年,集中式風電裝機達到1750萬千瓦以上。并提出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積極開展“新能源+儲能”示范應用,推動風電、光伏與儲能聯合開發和互補融合。
總體目標方面,規劃提出:“十四五”是寧夏實現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全區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深入推進,綠能開發、綠氫生產規模不斷提高,可再生能源成為全區電力增量主體和加快構建現代能源體系的中堅力量,在能源、電力消費中的比重持續提升,風電、光伏發電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促進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體制機制深化創新,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新能源與國土空間、生態環境、民生改善協調發展,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成為自治區重點支柱產業。到2025年,高水平建成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助力全區早日實現碳達峰目標。
其中,具體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目標,包括:加快建設寧夏黃河幾字彎綠能基地和千萬千瓦級“寧電入湘”綠能基地,實現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倍增”,可再生能源占新增電力裝機、發電量比重達到80%。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超過5000萬千瓦,力爭達到5500萬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和發電量占比分別提高到55%和30%以上。
協調有序推進風電建設方面,提出要整合優質資源,穩步推進集中式風電開發。結合風電技術進步和開發成本下降進程,在吳忠、固原、中衛等風能資源豐富區域,加強風能資源精細化評估,統籌電網接入和消納條件,穩步推進集中式風電項目建設。推廣高塔筒、大功率、長葉片風機及先進技術,積極發展低風速風電,進一步挖掘風能資源開發潛力。充分考慮自然資源、環保、林業、草原、農業、文物、軍事等對風電項目建設的規定和要求,實現集中式風電開發與國土空間規劃相適應、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走環境友好型風電發展之路。到2025年,集中式風電裝機達到1750萬千瓦以上。 并提出了:堅持就近消納,創新推動分散式風電建設;聚焦提質增效,加快老舊風電更新升級;創新商業模式,探索發展風電清潔供暖等具體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關于老舊風電更新改造方面,規劃提出要聚焦提質增效,加快老舊風電更新升級。針對賀蘭山、太陽山、香山等區域并網運行時間較長、單機容量1.5兆瓦及以下、連續多年利用小時數低下、存在安全隱患的老舊風電場,開展老舊風電場“以大代小”更新改造試點,提高優質風能資源利用效率和土地利用率,提升存量風電項目發電效益,促進風電產業提質增效和循環發展。
通知原文如下:
自治區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寧夏回族自治區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寧發改能源(發展)〔2022〕883號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自治區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寧夏回族自治區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已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現予以印發,請認真執行。
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
2022年11月30日